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进化催热资本市场

  对于百年老企业,人工智能是“向死而生”的战略反攻。曾经制造出打败国际象棋冠军的“深蓝”的IBM,在2014年1月斥资10亿美元使Watson项目独立,外界普遍认为这是IBM“向死而生”的新业务。IBM将其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称为“认知计算(cognitive computing)”。目前,Watson 主要应用集中在药物及医学领域,2015年4月,IBM宣布和苹果、强生以及医疗器械公司 Medtronic合作,目标是医疗系统中介。

  IBM的战略并不小:让Watson成为如今不断涌现的人工智能应用的操作系统。这在其一系列声明中得以清晰展现。

  各大巨头正在全球寻求入股新兴的小公司。“摧毁一个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买下它。”一位斯坦福大学教授向记者坦言。

  资本热捧机器人概念持续发酵

  如果说2015年是VR元年,那么2016年则是智能机器人元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进一步落地,我国机器人产业势能将进一步释放。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已有约70家上市公司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项目,其中许多属于首次涉足机器人业务,而这一数据将在2016年有望快速被打破。

  目前,外资企业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占到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总销售份额的90%左右,基本可以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内资企业面对领先企业在技术、价格和品牌上都不具有明显优势。仅有那些在机器人领域打拼多年、技术储备丰厚、步入成长期且具备对抗“外敌”的核心竞争力的老牌龙头企业,以及打通新老业务衔接且快速形成自身优势的新入行企业,成为基金重仓配置对象。

 

  据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共有169只开放式主动股混型基金重仓配置30只机器人概念股。大族激光、华中数控、汇川技术、合康变频、巨星科技、天奇股份、智云股份均获得10只以上基金重仓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