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公司要上市,京东物流却亏损,强东还强吗?

  

 

  刘强东

  不到十年,众多快递公司经过残酷的优胜劣汰,佼佼者已然脱颖而出。

  2016年5月23日,鼎泰新材(002352.SZ)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宣布将按433亿估值置入顺丰控股。

  形势逼人,2月份还在接受上市辅导的顺丰等不急排IPO的队了,因为申通快递、圆通快递已分别公布了与艾迪西(002468.SZ)、大杨世创(600233.SZ)的资产重组预案。

  此外,百世快递和中通快递被传将赴香港或美国上市;韵达快递、邮政速递将力争IPO或借壳;全峰快递将于今年挂牌新三板;完成6亿元A轮融资的天天快递宣称将在两年内上市。

  形势喜人, 中国排名前十的快递公司,半数以上将在2016年内成为公众公司。

  众多优秀快递公司的迅速成长,使电商自建物流的“性能价格比”大打折扣。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做电商离不开快递,但正如刘强东所言,“中国没有UPS、FedEx。”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中国几代创业者的信条,只不过路径各不相同。在订单配送这个环节,阿里与第三方物流协同共生,京东则尽其所能自建物流体系。

  2007年拿到第一轮1000万美元融资时,京东就着手自建物流体系,包括:仓储、分拣中心、干线运输、配送站、配送员。

  有媒体这样评价京东自建物流:“人人皆知的低成本和被不少人忽视的用户体验。”事实刚好相反,京东自建物流的体验人人皆知,高成本却被不少人所忽视。

  为了使处理能力与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相匹配,京东进行了持续的资本投入:从仓储、物流设施的新建及改扩建,到运输车辆的购置,再到信息系统及配套硬件的升级换代。

  京东自建物流体系包括分布在50个城市的213座仓库,总面积超过400万平米,仓储、配送人员达7.49万。此外,设在宿迁、扬州、成都的三个客服中心还有5864名全职客服。 到目前为止,京东直接用于获取土地使用权、建设仓库、购置相关设备的投入累计达32亿元。

  (注:京东在7个城市设有物流中心,总面积超过270万平米,包括126座普通仓库、7座“大件商品”仓库以及分拣等配套设施;在19个城市设有“前置仓库”,总面积达66.7万平米,用于囤放购买高频次高的商品;在24个城市设有备用仓库,总面积75.3万平米;在2356个城乡地区设有5367个分拣中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京东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账面值分别为62.3亿元、12.7亿元和52.6亿元,非流动资产总额达270亿元。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阿里抓住历史机遇成为电商之王,京东则以“自营+自建”的购物体验与之分庭抗礼。

  自营业务毛利润率推算

  “自营+京东配送”赢得的口碑,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这个模式到底赚不赚钱却是一个哑迷。通过下面的两步分析,虽不能真正定量地算出盈亏数值,但要定性是盈是亏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上市前,京东自营业务毛利润率稳中有升,2012年Q1为6.5%,2014年Q2达7.5%。

  

 

  京东自营业务毛利率

  上市后,京东披露的口径发生变化,不再单独公布直营业务的营收成本。也不知是人学乖了还是数字变难了。但这个数据实在太重要,只好根据财报中的蛛丝马迹勉为其难地推算一下。

  由于第三方卖家货物根本不进京东仓库,根据存货周转信息的推算只针对京东自营业务。

  推算步骤如下:

  1)年度周转次数

  2013年、2014年、2015年京东“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4.2天、34.8天和36.9天,则“年度存货周转次数”分别为10.526次、10.345次和9.756次。

  2)年度存货平均金额

  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存货平均金额”分别为55.7亿元、92.89亿元和163.66亿元。

  3)销售成本

  存货的“年度周转次数”是用“年度销售成本”除以“年度存货平均金额” 算出来的(注:存货按采购成本入账)。反过来,用“周转次数”乘以“存货平均金额”得到的就是“销售成本”(即全年所售商品的采购成本)。2013年、2014年、2015年京东自营业务的“销售成本”分别为586.3亿元、960.9亿元和1596.6亿元,分别相当于自营业务营收的87.5%、88.5%和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