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万亿市场规模的共享经济,小心“有毒”

  还有就是,如何评判审查质量,以知识类内容为例,企业方如何做到相关内容的审查,他们如何保证知识的真实性,比如,某用户在平台上回答了关于自身治病的案例,某用户信了,但是出现了危机事故,企业方有没有责任?显然,回答不了。

  细分到各个垂直的领域内,医疗领域、汽车领域、家居领域,企业方要想保证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做到良好的审查,就必须聘请到相关专家,来做真实性信息的审查。也就是说,一个知识类的共享经济平台,其自身需要聘请包含医疗、汽车、家居等领域的专家,来做相关信息的审查,这个成本,想必没有企业能够负担的起,也没有机构,能够笼络如此庞大的专家群体。

  关于维基百科的“水军”问题,官方一直都在不断的清除“漏洞”,但仍然没办法彻底杜绝,而且维基百科自身也没有聘请各个垂直专业领域的专家来做审查,维基百科里依然会有许多谣言、流言与谎言内容,而这些谣言、流言与谎言内容,在将来的某一天,也很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维基百科有责任吗?

  知识类的信息,出现安全概率的事件较低,那么,其他领域呢?专车领域、wifi共享领域、房屋出租领域,这些领域的审查,企业方有办法彻底审查,有办法彻底杜绝危机事件出现吗?

  依靠资质并不够,可惜,企业方仅仅能够依靠平台方的规则和资质等来做审查,而漏洞依然存在,并不是企业方没办法做到审查,而是在这片新兴的市场,在未出现BUG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办法彻底杜绝BUG的出现,除非像垃圾网盘站一样只顾着赚点“小钱”,稍微有巨头梦想的企业,都不会放任自流。

  共享经济的粗劣发展,人口红利伴随着“漏洞”流入,其“毒性”正在缓慢的、随机性的扩散,任何用户被沾到,都会“受到伤害”。

  我们不能否认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大部分人还是其中的受益者,节约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可如何减少“漏洞”、杜绝“漏洞”,却是一个现实问题,早期我们在互联网上扔下的大量垃圾谣言、流言与谎言信息,还在不断的发酵着,特别是知识类内容,指不定哪天就会出来害人。

  共享经济迫切需要有一个“知识的停止点系统”,能够彻底遏制垃圾谣言、流言与谎言信息的流转,能够彻底保证平台上的信息真实和安全,引入个人征信体系,引入权威专家加入等,都算是当下有效的方式之一,可惜,这其中横亘着太多的利益纠葛,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