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图告诉你,什么样的O2O企业才能活下来

  由此,餐饮外卖供给侧的格局将会出现改变,品牌餐饮占比上升,外卖的品质会提高。

  洗衣O2O类似。现在的社区洗衣店很大部分是小作坊,夫妻店,小而散。大资本和互联网的进入,一方面可以投资和整合这些门店,逐步建立起行业的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中央工厂来集中生产,用规模化来实现标准化,从而提升品质。

  互联网必然带来规模效应,必然使信息更为透明,优胜劣汰会更明显,因此在理论上都会带来品质的提升。但具体到不同领域,会有差别。

  这种差别主要有是否容易标准化来决定。

  在我们观察的几类O2O中:

  生鲜,产品标准化最难,涉及的链条也最复杂,生鲜产品有随时间而损耗品质的特性;

  家政服务,涉及到服务者个人的技能、态度、举止,标准化也不容易;

  餐饮外卖和洗衣O2O标准化的难点在于供给侧,如能突破,将推进行业的标准化。

  如果把品质提升的可能性画成一根坐标轴,就成为四大命门图的第二张:品质图。

  各O2O在坐标轴上的位置如下:

  

四张图告诉你,什么样的O2O企业才能活下来

 

  效率

  O2O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精确地匹配供需,并且帮助双方降低交易成本。

  对消费者来说,借此可以节省时间;而对O2O企业来说,则希望借此提供生产效率。好的O2O模式,必须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两边实现平衡。

  为消费者节省的时间越多,某种程度上这种O2O服务体现的价值越大。无论是叫外卖、上门美甲还是上门保洁,省时都是用户最看重的一大价值。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以节省的时间衡量:

  家政O2O > 洗衣O2O > 外卖O2O和生鲜O2O

  原因在哪里呢?背后存在两大因素:

  线下门店的密度差异。以上海市为例,在大众点评上可以搜到3035家家政服务机构,3947家洗衣店,而超市有23249家,餐厅有185835家。家政机构和洗衣店的密度远低于超市和餐厅。线下网点少,意味着消费者要跑更多的路,因此,一般来说,家政O2O和洗衣O2O所提供的服务给用户节省的出行时间,要大于外卖和生鲜。跟交易环节有关。如果你去超市买个东西或到饭馆吃个东西,环节相对简单。

  而到家政机构找阿姨,有登记、等通知见面、查验身份等,需要往返多次。传统洗衣服务也涉及衣物分类、检查、登记等,一送一取,至少要跑两次。因此,家政O2O和洗衣O2O帮助消费者压缩的环节更多,节省的时间也更多,使得消费者的生活效率大为提高。

  除了为消费者节省时间,可持续性的O2O模式,还需在规模化基础上提高生产者的效率。

  在这方面,显然美团外卖、京东到家、e袋洗们更有优势,因为随着规模的扩大,外卖团队可以送更多的物品,仓储、物流资源可充分调动,洗衣厂的设备利用率也会更高。

  但是,上门服务O2O却有瓶颈。

  举个例子,一位美甲师每天在店内工作8小时,平均1小时服务1名顾客,1天服务8名顾客;假如这位美甲师去了美甲O2O,自主接单然后上门服务,每前往一位顾客家中来回里程费时为半小时,依旧以1小时为服务时间,她每天可以服务的顾客实际只有5.3位。这意味着,她的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

  这部分工作效率的损失,必然需要平台的补贴以弥补,但平台补贴不可能永无止境,羊毛出在羊身上,寄望最终让消费者买单。这是目前仍在烧钱的上门服务O2O迟早要面临的困境。

  归根结底,在于家政O2O提供的是个体对个体的服务,规模扩大了,所需要的服务者人数也要相应扩大,其效率还会因服务场景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从消费者节省时间和生产者提高生产率这两个方面,可以画出四大命门图的第三张:效率图。

  代表性O2O各自的位置如下:

  

四张图告诉你,什么样的O2O企业才能活下来

 

  成本

  成本,是O2O企业的第四个命门。

  为什么很多互联网项目推出后都要烧钱,使劲圈用户、抢占市场?答案在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