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显示,年龄低于10岁的中国网民超过1800万。相关数据表明,在2015年,有56%的儿童初次上网的年龄低于5岁,一些孩子对平板和电脑的使用技巧甚至超过家长。相比于2000后,这些孩子才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这也意味着,中国接近2000万的孩子在10岁以前就实现了的“互联网+”。
对于尚不能明辨是非的儿童来说,上网自然是弊大于利。腾讯《数字小公民安全成长指南》直接指出了儿童上网八大风险:对安全风险缺乏认知、过度使用网络、无意识卷入违法犯罪、泄露个人信息间接损失财产、接触有害信息、遭遇网络欺凌等在线风险、陌生网友见面时出危险,遭遇诈骗盗号直接损失财产。
八大风险让父母看起来触目惊心,但事实上,在这个大众正在奔向“万物互联”的时代,除了儿童直接通过移动设备上网,围绕儿童的大部分行为都已经直接或间接的是实现了“互联网+”,只是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本文,与大家的聊聊儿童已经实现的那些“互联网+”。
互联网+儿童公益:各大互联网平台都重点关注儿童公益
儿童公益是社会公益的一部分,自中国希望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名人、民间公益组织加入到面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公益活动中去。面对一再被质疑的社会舆论以及公共认知,慈善机构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将公益与互联网融合,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率的儿童公益是个各慈善机构的夙愿。近几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全民参与公益的构想得以实现,儿童公益更是受益其中。
经常健身的朋友都知道微信公益的步数捐赠,是将时下流行的徒步健身与公益结合,在促进用户健康出行同时,又能让用户为社会公益出一点力气,这可以说是一种公益跨界健康领域的创新。用户要参与微信公益很简单,找到要捐赠的项目然后通过微信支付,就直接能将爱心捐款点对点支付给受赠方。微信公益中的项目多以儿童为主,人们的公益项目有贫困孤儿祝养、为饥饿儿童送营养、失信儿童的“心”生、春蕾计划一对一等,其中“贫困孤儿助养”已得到551万多人的捐助。
当然,在公益方面BAT等互联网企业都不会落下,百度公益也有针对病患儿童、贫困儿童、灾区儿童及残疾儿童的公益项目。阿里则有云公益、公益拍卖、公益众筹、支付宝在线捐赠等相关产品,其中支付宝上面向儿童的捐赠项目分为助医、求学、济困、助残、救灾等板块。360联合全国妇联、公安部打拐办、人民公安报社、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中国警察网、环球网等平台共同推出了“守护宝贝”寻人平台,同时用户在使用360安全产品拦截钓鱼、挂马网站时,风险提示窗的右侧将会出现“走失儿童”信息提示,帮助更多父母找回走失儿童。
京东则推出了“让爱回家”公益开放平台,主要关注妇女儿童群体,融合京东商业模式优势资源,解决扶贫、教育、环保等领域的社会问题。并与多个儿童公益组织合作,为公益运行中提供公开绿色的用户捐助流程。
除了BAT等企业的互联网公益项目,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已成为慈善筹款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华儿慈会在医疗、生存、心理、成长与技能五大救助领域,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很多公益项目,用互联网帮助困难少年儿童成长以及儿童医疗救助服务,成果还是很可观的。
互联网+儿童安全:儿童安全网络日趋完善
2016年5月18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正式上线。一周时间内粉丝已超过16万人,该平台由阿里巴巴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开发,通过“团圆1.0”手机应用系统,部、省、市、县四级共5000余名打拐民警在获取儿童失踪信息后,可以将需要发布的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媒体称,“互联网+打拐”的群众基础正在不断壮大。
我国各政府部门及各公益组织,很早之前就开始探索互联网与儿童安全的融合之道。来看看互联网+儿童安全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