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大战蓝牙5 谁才是物联网的“真命天子”?

传感器和可穿戴,体积非常小,自身电池容量非常有限,而反复充电对我们人类又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蓝牙接收器不但体积小,而且比起Wi-Fi设备能节省25%至一倍的电力——这对于没有外接电源的小型物联网设备非常关键。

Wi-Fi大战蓝牙5 谁才是物联网的“真命天子”?

对于此次的蓝牙5,蓝牙技术联盟并没有透露它的能耗。但业内人士大多乐观预计,它相比现有蓝牙4.2功耗差别不大,甚至有优化。

在Wi-Fi这边,新的Wi-Fi HaLow使用900MHz的信号频率,大幅降低功耗,并且加入了“睡眠模式”,进一步延长设备续航。另外,更低的频率也带来更好的穿墙能力,进一步提升信号覆盖范围。可以看出,Wi-Fi HaLow在物联网设备上的优势丝毫不输于蓝牙,若成功普及,胜负之数很可能逆转。但是,Wi-Fi HaLow目前有几项挑战:

1、进展缓慢,目前仍在标准制定阶段。至于能不能在2018年按时发布,仍属未知。

2、900MHz频段的数据打包方式比较特别,需要另外一套基础设施,与现有Wi-Fi网络不兼容。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新设备来管理Wi-Fi HaLow。

3、在欧洲亚洲澳洲的部分国家,900MHz不对民用领域开放。

不过,推出新版本的并不只是 Wi-Fi。其实蓝牙早就有了两个版本:能耗相对高,但效果更好的"classic"经典版本;还有低能耗的"BLE"版本——智能手机大多用得这个版本。蓝牙5的适时推出,提供了更优的传输速度、距离、能耗与成本的组合。据雷锋网了解,蓝牙5相当于"BLE"版本的能耗和经典版本的效果,意味着更出色的能耗比。到底是否如此,尚待产品推出后测试。

因此,在可预期的时间内,蓝牙将会继续领跑物联网市场。下图是未来12个月内,开发者们预计会采用的无线方案:

Wi-Fi大战蓝牙5 谁才是物联网的“真命天子”?

表格2:开发者在未来 12个月,对采用各无线传输协议的预期。物联网(红条),非物联网领域(黄条),工业领域应用(紫条)(来源:iottechnews)

虽然蓝牙已占得先机,但在长期, Wi-Fi和蓝牙的物联网胜负之数仍属未知。到底这场无线传输协议世纪争霸会如何收场,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