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万亿级物联网产业在走近

  智能的成本有待降低

  当前中国的农业还处于1.0版本,未来农业物联网将彻底颠覆传统农业。目前国内部分农业物联网企业为政府做了一些形象工程,但不利于市场推广。李佳表示,国内销售的农业传感器约4000元到1万元人民币不等。如果每亩地都安装一个传感器,农民觉得成本过高,故而市场接受度不高,市场推广较难。

  如何将成本高昂的传感器应用到蔬菜种植领域,在市场大面积推广,成了一道难题。李佳经调研发现,农民种菜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放风。比如,控制好温度,应季蔬菜若早上市一个星期,售价则大有不同。“如果控制或调整好这三个指标,每亩地可以让农民多赚300-500元.”或者通过APP告诉农民,这块地该浇水了或提示浇水量,尽管增加了几百元的成本,但农民所掌握的数据是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产量或减少损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李佳建议农业物联网企业,在参观人次高的蔬菜博览会上,将能够满足农民种植需求以及提供各类数据的传感器,分门别类地进行展示,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更全面地了解新技术。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数据采集设备的成本远低于它所监测的设备,几百元到千元不等。黄晁表示,企业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或移动通讯的方式,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平台上,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

  问题是当前物联网使用的移动通信并不经济。尽管占用的信道很宽,但数据传输较少。这也刺激了窄带物联网的需求。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等均在布局窄带物联网,“当前运营商利用现有的4G通信网络,无需重建基站,在原有基站内部进行升级即可”。

  未来随着窄带物联网的商用,物联网的普及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以智能抄表为例,“抄表的应用量很大,但传输的数据很少,现在采用3G、4G的信道来传输,成本过高,对该应用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黄晁告诉《经济》记者,目前宁波最大的水表企业正在与华为合作,推广新的智能水表。这种水表可定期自动传输用户使用数据,传统人工抄表的工作即将消失。与工业领域的监测设备同理,物联网的应用替代人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降低人工成本,还可以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难题。

  技术安全仍是最大挑战

  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是世界上大多数东西都可以被人感知。但目前还有很多的技术挑战。

  技术学派将物联网技术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对物理世界的充分感知,以获取大量的数据。网络层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应用层是对大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然后将控制指令的形式由网络层反馈到感知层,从而形成一个闭环。

  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其应用范围广泛,如家居、汽车、农业、工业、环境等领域,通过智能终端的传感器来感知物理设备、周边环境,从而进行数据的监测和采集,而后再通过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技术对采集的信息或数据进行智能处理,让数据或信息发挥更大作用。

  当物联网的应用向高端智能化升级将进一步放大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基础能力薄弱的短板。未来高集成、低功耗、多功能、微型化是发展趋势。未来普通的桌椅可以增加传感器,让它感知人类的情况。按照现在的成本,还不划算。黄晁表示:“未来我们需要采集更精确、成本更低、体积更小的传感器。”

  此外,在通讯层面,当前移动通讯的使用成本较高,仍存在一定的延时。“当万物互联真正到来时,联网的终端数量呈现上万倍地增长,对通讯网络是很大的挑战。”5G关键能力比4G约有10-100倍提升,用户体验速率可达1Gbps。当前5G与物联网技术并行发展,5G的实现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何绪明告诉《经济》记者,5G的带宽和承载力更大了,但它只是物联网应用初期的一个阶段,或许10G才能承载高级阶段的物联网。

  “5G一定是安全的网络,当前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诈骗案件频繁发生。”李佳认为,物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透明人”,因而5G技术应在安全领域做深做透。

  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成熟,未来物联网平台上接收大量的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另一个大挑战。黄晁认为,安全和攻击是矛和盾的关系,二者相互进化。“有些技术也许当前是安全的,但随着破解技术的发展,仍存在被攻击的隐患。”目前很多信息安全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越来越重视物联网安全问题,如感知层、传输协议,以及传输到物联网平台上的安全问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大部分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得以保障,但恶意攻击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