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另一项好处,则是由各种连网装置所收集到的信息,人工智能能以深度学习分析这些信息代表的意义,最终帮助连网装置进一步理解周围的现实环境,进而发挥更大的潜能。
OFweek物联网讯 刚落幕的2017年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当中,欧莱雅(L’Oreal)发表的智能发梳,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护发建议,着实让人惊艳,这也凸显出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科技界现阶段争相竞逐的领域,然而在各家厂商一窝蜂投入人工智能应用的同时,或许也应冷静思考这些看似酷炫的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根据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报导,人工智能在消费者产品当中的应用主要分成两个层面,第一是让这些产品更加理解人类的语言,帮助用户能够以更直觉的方式与科技装置进行沟通,例如由亚马逊(Amazon)开发的智能语音助理Alexa,便可以让使用者透过声控下达指令。
亚马逊将Alexa定位成一项开放式工具,提供第三方厂商将Alexa的功能结合至产品当中,包括福特汽车(Ford)车载系统、惠而浦(Whirlpool)的洗衣机、LG(LG Electronics)的冰箱、西屋(Westinghouse)的电视、联想智能扬声器Smart Assistant等等,都将会内建Alexa。
直到目前为止,市面上问世的智能连网装置,例如自动恒温器与各种穿戴科技,都未能在消费者之间引起广大的共鸣,因此科技产品制造商希望未来一旦这些装置具备了类似Alexa这样的人工智能助理,将可以让消费者在使用这些装置时更加便利,并且体会到物联网(IoT)的价值所在。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另一项好处,则是由各种连网装置所收集到的信息,人工智能能以深度学习分析这些信息代表的意义,最终帮助连网装置进一步理解周围的现实环境,进而发挥更大的潜能。
以Google、Facebook与亚马逊这些大型科技公司为例,这些公司长期以来已经收集与累积了庞大的资吝,并利用这些数据来训练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做到像是理解人类语言以及在人群中辨识某个特定人物的功能。
然而不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听起来有多么神奇,对许多消费者来说,不可避免的疑问便是,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创新的科技产品?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家庭应用事业执行官BK Yoon指出,在物联网全面普及化的过程当中,真正困难的事情其实是找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如何让消费者注意并感受到物联网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位于洛杉矶的新创公司ShadeCraft,在2017年的CES展上展示了该公司研发的智能花园伞,能够配合太阳移动的方向自动变换伞面的角度,并且同样也内建了人工智能助理。尽管许多人质疑消费者是否真的会想要一支能够自动转向的大阳伞,该公司执行官Armen Gharabegian倒是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相信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以及消费者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期望逐渐改变,十年后大家或许便会认为一把大阳伞如果不会自动调整遮阳角度,或着帮伞下的人订购一杯饮料,将让人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