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求生,PaaS要靠什么来刷存在感?

  整体来看,国内市场对APaaS平台的需求还远没有被完全满足。未来将有更多的APaaS平台为SaaS开发者提供部署和运行服务,他们之中一定会出现以细分领域为切口,逐步发展为跨领域PaaS的玩家给行业树立标杆。同时,国外的云计算巨头的触手将会很快触及中国市场,为中国SaaS开发者提供较为成熟的APaaS平台。

  接着来看IPaaS。目前,许多企业级SaaS厂商都在产品体系中设置了“开放平台”。主要原因在于,国内SaaS应用开放的API接口普遍不够多,导致企业用户在租用多个SaaS服务后很难集成,在企业内部仍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站在企业用户的角度,随着API调用的增加,跨层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更加集成化的SaaS产品。但是,当他们发现多个SaaS产品事实上却是很难做到完全“打通”的,这直接导致企业在选择SaaS产品的决策成本非常之高。

  当SaaS产品无法通过售后集成来全面满足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能“卖出去”,SaaS厂商只能将集成环节前置,通过“开放平台”,尽量将各种跨层应用集成在自身的产品上。这种做法实际造成了SaaS应用开发成本的增加,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最终还是会通过销售转嫁到企业用户身上。

  按理来说,用户对集成的需求更应该是由SaaS厂商通过IPaaS平台来搞定。但市面上并没有能够帮助SaaS开发者解决问题的IPaaS平台,他们只能自己来做。某种意义,SaaS厂商已经在做PaaS平台的工作。一不做二不休,部分SaaS企业便将PaaS写进了自家的宣传资料里,更有甚者刻意给自己贴上PaaS的标签,先行占坑,以期标榜出一个更大的概念。

  三、答此3问,PaaS可强刷存在感

  PaaS平台背后的用户是SaaS开发者群体,而To B的SaaS应用走向PaaS平台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匹配其客群(企业用户)对云端产品的需求。

  对企业用户来说,他们在选择一款SaaS产品的时候无非面临“易用性”“性价比”“适配性”这3个核心问题。所以,上述三点正是PaaS平台需要着力满足SaaS开发者的需求点。

  1、PaaS平台是否能够让SaaS系统更好用?

  对B端企业用户来说,决心摒弃传统IT系统,转而选择SaaS化产品的内在驱动力是老系统不再适用于新形势。换句话说,即原来的系统不好用了,希望SaaS模式的产品能具备更好的易用性。

  企业级SaaS行业经过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企业全生命周期上的每个节点在市面上都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SaaS应用,因此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行业卡位者不断寻求差异化优势。但在企业用户眼中,无论SaaS提供商如何定义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落在一个“通”字上,即利用云端技术,打通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企业客户在售前咨询时往往会问“一个账户是否能管理所有的系统?”,这个私有部署时代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在SaaS面前却成了个难题。试问,一套连账户体系都无法与其他系统打通的SaaS产品如何称得上“好用”?

  SaaS的问题便是PaaS的追求,PaaS平台想要刷存在感,或在云计算大蛋糕上多切一块,就要从企业用户追求“易用性”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SaaS开发者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只是告诉SaaS,我能满足你某某方面的需求,至于你客户的需求,与我无关。

  2、PaaS平台是否能让SaaS产品更便宜?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战役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而中小企业客户对价格更为敏感,他们选择SaaS产品来推进信息化,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SaaS的价格更便宜,收费方式更灵活。

  那么,PaaS平台是否能让SaaS应用的价格更便宜一些呢?从PaaS的业务逻辑上来看,这个命题是成立的。在工业时代,制造商从其他工厂购买通用零件组装成机器的成本远比自己加工更低,且效率更高。

  回到云计算领域,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不断有刚需性质的上层服务成为下层标配,也不断有下层服务集成打包升级为上层服务。那么PaaS平台便如同工业时代提供通用零件的厂商,提供数据库、存储、计算、中间件、流程等等服务,以此降低SaaS应用的开发成本。尤其是,容器技术已经成为业务快速交付、产品快速迭代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基于容器开发产品。

  3、PaaS平台是否能让SaaS产品更适合于企业用户所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