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该变成物联网的基础建设

  区块链技术也必须作为基础建设般的广泛推动,而非只是目前单一主题的推动。

  试想,若有机会如同当年Intel和其他原厂一样,把区块链作为基础建设的技术规格,偷塞到物联网的产品中,当数量级达到万物联网的样貌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你的个人资料可以获得有效的保障,做各种在线或线下的交易时,我们不再因为信任问题而需要你的个人资料,但又能确保交易的可靠,做到真正的匿名认证。各种在生活环境中监控的传感器,不需要经由云端来做交易或信任认证,可以以小区域的自我交互认证,提升传感器网络的效率效益。

  试想,你家的洗衣机或许三个月才需要连一次网,却需要一朵云在那边等着服务,而且往往在使用者需要用服务时,很容易出问题。也许,有很多企业认为这不是问题,然而,这也表示你卖出的产品数量级还不够大,所以当然还不会面临到这些问题。

  要如何能达到价值的重塑?就是当区块链能够成为基础建设而存在时,你会发现网络和计算机科技才能真正与人类生活的真实样貌接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凡走过必留下痕迹”的区块链特性,不能删除或者修改记录,只能新增和更新。那就跟现实的世界一样,加上“时间轴”。在过去许多号称具备信任感的系统,例如ERP中的原则,也有不可删除的特性。不过,有趣的是,也就是因为他们支持了修改记录或者删除的功能,业主才会想买。

  然而,当今天你的基础建设的特别只能新增,那连你使用系统的文化和方式,都必须因此而修正了。

  理解完上述特性之后,甚至还有更多有趣的应用产生。我突然觉得现在正在导入区块链技术的银行们,真的好聪明。为什么呢?因为过去银行为了建构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投资了大笔资金,这也代表信任的成本很高。

  但是,对银行来说,透过区块链技术,等于可以无痛、无痕的让消费者在持续的信任中,透过区块链技术大幅改善原本的“信任成本”,意思就是,银行不但能提高效率,毛利又能上升,何乐而不为?

  或许,数十年后,银行也真的会被颠覆掉,但从现在到那个号称会被颠覆掉的“未来”之前,仍有好几个世代得走,透过区块链先优化强化自己的内在,进而创造自己能够变形的未来,有何不可?

 

  我看到的反而是号称拥抱高科技的台湾高科技业,才是真的比银行更加保守的行业,这也是个有趣的现象!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