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态势分析

  一、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物联网正加速渗透到生产、消费和社会管理等各领域,联网设备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各大咨询机构普遍认为物联网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麦肯锡预测2025年物联网对全球经济影响将达11.1万亿美元。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于2017年1月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简称《物联网分册》),提出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强化产业生态布局”等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产业生态构建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进行重点分析。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在2009年就提出“感知中国”战略,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大力推进其发展。“十二五”期间,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产业界的努力下,我们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2.1 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高速增长。《物联网分册》指出,2015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7500亿元,整个“十二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我国机器到机器连接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占全球总量31%。“十三五”期间,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开启,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级。

  一方面,全球范围普遍看好物联网产业发展,各大咨询机构普遍预测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将有爆发性增长。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260亿,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1.9万亿美元,IDC也给出1.7万亿美元规模的预测。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物联网企业更多集中在感知层和传输层,随着物联网在各领域融合应用不断深化,产业重心将向软件和数据服务方向转移。

  从全球物联网产业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未来几年有广阔的增长空间,《物联网分册》提出“十三五”末期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2.2 四大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领域)建设的成效初步显现,无锡、重庆、杭州、福州成为全国物联网发展领先城市。

  从全国物联网产业空间分布来看,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各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龙头,在芯片、传感器等物联网产业的基础环节具有较强产业积淀。无锡截止到2015年底列入统计的物联网企业达到1171家,营业收入突破1688亿元,增幅连续三年超过30%。

  珠三角地区拥有远望谷、先施科技等一批物联网龙头企业,物联网产业规模领先全国。2014年,广东省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2400亿元,物联网相关企业达到3100家左右。

  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代表,在软件、传感器、信息服务等领域发展迅猛,截止到2016年列入统计的物联网企业达到195家,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

  2.3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巨头成为新兴力量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包括新大陆、远望谷、银江股份等。

  去年至今,我国互联网领域和传统行业领域巨头瞄准物联网蕴藏的巨大产业价值,快速切入并不断加大投入,成为驱动产业增长的新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