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同质化严重,政策与市场将成为突破点

  现在的车联网在物联网领域依然活跃,但不可否认的是,车联网仍面临发展障碍,行业理念存在差异,产品也趋于同质化。瓶颈难破,未来发展之路寸步难行。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联网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虽然目前车联网领域还面临一些障碍,但是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发展前景依然非常值得期待。

车联网同质化严重,政策与市场将成为突破点

 

  如今,车联网已然进入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车联网技术向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车载操作系统、新型汽车电子、车载通信、服务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车联网概念日益火热,很多有互联网背景的公司也开始进入车联网领域。通常判断一个行业到没到风口,BAT有没有跟进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百试不爽的风向标。而在最新召开的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首个车联网系统“AI in Car”终于揭开面纱,此前,阿里的斑马智行、百度的Apollo,BAT也悉数杀入车联网市场的竞争。是的,风口确定来了。

  软银与本田推进车联网技术升级

  与现有的4G标准相比,5G网络能够提供更高的连接容量,并且世界各地的运营商都在争相投资,希望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走在前列。事实上,正在高速发展的物联网和自动驾驶行业,都要对5G网络产生严重的依赖。

  因而,最近日本电信巨头软银和汽车厂商本田正联手开发一项网络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如何利用5G网络改善现有的车联网技术。

  软银表示,公司将在日本北部的本田研发中心安装实验5G基站,这两家公司将在2018年4月启动这一联合5G测试项目。车辆到车辆(V2V)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软银和本田致力于制造新的车载天线,促进车与车之间的高速网络连接,同时还可以寻找支持恢复技术的方法,以支持信号微弱地区的信号强度。

  车联网仍面临发展障碍

  虽然车联网话题不断升温,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还面临着不少瓶颈。从目前已销售车辆的车联网装车率和使用率来看,盈利的很少,大部分车联网团队还处于维持生存的阶段。具体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理念

  虽然我国在车联网产业发展方面不断推出支持政策,但国内车企在软件研发和互联网资源整合方面能力相对较弱。另外,由于各整车厂对车联网规划和标准的制定看法不一,各自为战,使得车联网从端系统向管系统的发展举步维艰。其次,新兴的互联网造车企业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市场保有量低,现阶段推广车联网产业化力不从心。

  行业理念存在差异

  车联网公司多属于互联网或软件开发类企业,对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不太了解,甚至在开发过程中,整车厂和车联网开发商出现了抢夺开发主导权的现象,这就是行业之间的理念差异。汽车行业对供应链有着成熟严谨的管理模式,而互联网企业管理相对松散,这就造成了工作理念上的冲突。如果不能解决研发模式冲突的问题,车联网的发展道路将遭遇坎坷。

  产品趋于同质化

  目前,市场上具备车联网功能的车辆逐渐增多,但功能基本相同,如远程开闭锁、启动车辆、空调控制、车辆防盗、音频/文本信息推送、紧急救援、车辆信息查看等。这类车联网可统称为第一代或传统车联网,其共同特点是用户实际使用频率偏低,主要通过手机APP控制车辆的一些基本功能,且应用集中在导航、天气查看、在线音乐或新闻播报等方面。

  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在探讨车联网的未来时,人们往往忽略了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盈利少、运维费用高,成为压死车联网的“最后一根稻草”。车联网本身具有丰富的盈利模式,近几年,很多关于车联网大数据应用的谈论,尤其是通过车联网的大数据开展车险业务,被不少人看重。

  政策不断落地 支撑车联网实现突破

  2016年9月21日,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的通知,旨在提升我国智能硬件共性技术和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在智能车载设备方面,专项行动要求发展智能车载雷达、智能后视镜、智能记录仪、智能车载导航等设备,推进我国车辆联网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