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物联网技术体系、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仍在不断的演进,企业也纷纷向着物联网浪潮之巅快速迈进。面对“纷繁杂乱”的物联网产业环境,物联网平台作为“战略要塞”,一直是物联网战略布局必争之地!
在过去的一两年中,物联网平台“战场”可谓硝烟四起,传统IT企业、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互联网企业、工业方案提供商、新型创业公司等多股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入,然后经过井喷期的热闹,平台沉淀进入下半场盘整,物联网平台基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云计算服务模型,逐步完善了其功能体系,即ICP(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CMP(连接管理)、DMP(设备管理平台)、AEP(应用使能平台)、BAP(业务分析平台)等。平台整合、玩家洗牌,分门别类后的平台商看似各安天命,实则竞争转为暗流涌动。那么,如何在一次次迭代和盘整中厘清时局、认清挑战、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未来机遇呢?我们不妨从目前的物联网平台的格局挑战、升级转型方向、未来趋势等维度一探究竟。
1.物联网平台格局正面临挑战
图:2015-2017年物联网平台企业数量(来源:IoT Analytics)
IoT Analytics调研报告显示物联网平台企业数量从去年的360多家增长到了今年的450多家,并且还在保持非常快地增长。数量激增背后,是物联网初级阶段的表现:平台基础框架和功能构建已趋于成熟,各类功能平台不断涌现,并导致了深层次的数据孤岛、信息烟囱。
平台企业过于依赖“基本功”,导致差异化服务不足
在这个偌大的物联网行业中,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思路趋于一致,核心是基于平台打造物联网的生态。在物联网平台发展初期,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声称自己正在打造具备某类功能的物联网平台,甚者是全功能平台。然而,这一“趋之若鹜”之象,导致平台仅在基础能力上有所建树,看重标准化服务,而严重缺少定制化服务,无法有效解决行业痛点。
平台商各自为政,造就又一“碎片化”市场
物联网平台通过解决各类设备互联互通问题、数据收集和存储、等来体现其产业生态价值。然而,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以及大量平台涌现并各自为政,违背了互联互通的初衷,反而加剧了物联网碎片化程度,从而形成深层次的数据孤岛和信息烟囱。
2. 平台之战下一幕:不断迭代,寻求转型
面对平台服务差异化不足和互不兼容的局面,如何在众多产品中,找到适合自身项目的平台,是横在B端用户面前一个尖锐的问题。用户需要不断深入考察平台能力,而平台商则需要寻求服务升级与转型。
(1) 软硬兼施,绿洲平台迈向升级之路
具备基础功能的平台如何在行业内立足,并长期获得用户的信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主动求变,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已然成为平台商必须练就的“看家本领”。对于传统IT服务商来说,融入自身基因,借势IT服务的成功经验,将在构建新型平台之路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IT运维领域的领头羊,新华三不仅有硬件(路由器、网关、服务器等)深厚沉淀,在软件方面(大数据、云计算、安全运维)也有多年的积累,基于IT服务进军物联网平台业务。在其打造的绿洲物联网PaaS平台上,实现了更广泛的数据打通、更聚焦的解决方案以及动态的安全防护等。
数据打通,全面感知
目前,物联网的触角已经伸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随着针对不同场景的通信技术诞生、各行各业端口不一的设备的加入,为数据互联互通带来了多重困难。而绿洲物联网平台通过“终端管理子系统”为城市中的物联网设备提供平台接入端口;通过“标识管理系统”实现不同终端、不同协议、不同身份的内部统一管理,屏蔽底层的复杂性,进行规则统一的借口调用。为设备厂商、网络运营商、终端用户,时刻监控数据状态,收集数据指标,为全方位感知、归一化管理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