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有云:凡善战者,未谋胜先谋败。
我们都希望未来是光明的,然而,未来之所以让人神往,其魅力正在于其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物联网亦是如此,无论未来是好是坏,预先想到每一步可能的坑,提前预警、全方位的探索,时刻准备与之决斗并不惧最糟糕的打算,才是高IoT商的表现。
所以,本文希望你和我一起推导一个未来,如果一个工业物联网平台死亡,那会是什么扼杀了它?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借用一句老话:“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儿,那我一辈子都不会去那里。”
“从下到上”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化更显实际价值
这个话题略显沉重,我们先聊一点儿轻松的。上篇文章中我曾经提过,不少企业都意识到工业云太多了,旧数据不够用,缺乏现场数据的源头活水而“渴死”,很可能是工业物联网平台的死法之一,所以诸多公司纷纷从“铁疙瘩”和“哑设备”入手改造,开辟数据新源头,提取数据上传云端。
比如ABB率先推出的这款ABB Ability Smart Sensor,直接安装在电机的外壳上,通过蓝牙和智能手机直连,由手机担任网关将电机的数据上传到ABB Ability云平台进行分析。
话音未落,在上周开幕的德国纽伦堡自动化展SPS IPC DRIVES 2017上,西门子果然也正式发布了专用于电机的“可穿戴硬件”:一款安装在电机外壳上的智能传感器产品,名称是SIMOTICS IQ。
根据西门子官方发布的产品简述,它实现了SIMOTICS系列电机的“物联网化”,通过WiFi通讯接入MindSphere云平台,由其上的SIMOTICS IQ MindApp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基于外壳的振动数据,监控电机的运行状态,实现最大的透明度和最高的生产率。其中,SIMOTICS IQ MindApp负责提供分析结果和预测性维护建议。
为什么现在是改造“哑设备”的好时机呢?以前,面对数量众多的低压电机,状态监测主要靠工人巡检完成,停机之后靠榔头敲听声音,或者用千分表测量同心度,那时人力成本低,一次性投入开销不大。但随着停机检修和人力成本的提升、传感器和工业通讯成本的降低,大多数最终用户已经认识到“拐点”的到来,开始抛弃一次性投入的思维,学着计算总账,也就是总体拥有成本(TCO),因此这类智能设备逐步有了市场。
除了将存量的老旧“哑设备”连入物联网,有人还在尝试改造“哑操作”,具体的做法是通过智能设备延伸人类的感知,将数据和信息融入到操作员的动作之中。比如力士乐公司的一款扭矩扳手,它会自动记录汽车装配线上,工人操作的工件数量、力矩量、拧紧过程和各种参数,当扳手充电时向云端上传这些数据,做到每个零件、每个工位的操作都可记录、可追溯,将原本离线的“哑操作”也实现了数字化。
这一次ABB、西门子、力士乐等公司带来的启示,是采用“从下到上”的逆向思维,逐步将各种现场设备通过“可穿戴硬件”接入云端,这可能是一条更有实际价值,也更为健康的IIoT云平台发展之路。
这种思维的创新性在于,大多数工业物联网云平台,由IT基因主导,采用“自上而下”的思路推进,强项在于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但随着向下渗透的深入,他们往往被卡住了。从IT到OT的转变,这是IT工程师完全不懂的领域,导致元件设备层、设备动力层,基本处于数字化的真空地段。而强力“破解”老旧设备的核心数据,恰恰是西门子们这类OT基因企业的强项。因为,谁掌握了底层数据,谁就掌握了工业物联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