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物联网的中国特色 还没预热就长跑

《瞭望》:有人认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就到头了,以后就是物联网,你怎么看待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邬贺铨:这个看法是不准确的。物联网可以架构在各种数字通信网络上,互联网并非唯一的但通常是最常用于承载物联网的基础网络,物联网并不取代互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两者有很多不同,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只要是没有被封堵的网站你都可以访问。但是物联网不是全球性的,是区域性、行业性的。一个城市的交通物联网,由该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所管理,不受别的城市的交管部门所控制,一个单位安全保卫的物联网,别的单位和个人是不能进入的。所以,物联网是一个区域性、行业性的网络。

“感知中国”是一个政治理念,但不会有一个能够感知全国所有物品的物联网,物联网本身应用导向很明显,没有能对所有应用都通用的物联网。电力系统收集电网的数据,别的行业对电网数据并不感兴趣,也不见得能理解,因此电网数据对别的行业是没有意义的;智慧医疗系统收集很多病人的数据,由专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于涉及隐私,不能随便拿出去给别人用。总之,使用物联网数据是要经过授权的。

目前只能说是起步阶段

《瞭望》:目前来看,中国现在的物联网处于什么阶段?

邬贺铨:全世界的物联网目前还只能说是在起步阶段。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20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希望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个标记。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提出每一个物体都可以连网。国际金融危机刚开始的时候,IBM提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的概念已从最初的标记化向智能化延伸。也只有提升到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物联网的价值才能体现。

虽然感知和收集信息的应用已经有很多,但真正达到分析处理和支撑决策的还很少,从国际上来看,物联网也是处于起步状态。欧盟发表了物联网发展的路线图,它一直要延伸到2020年以后。对中国来讲,物联网当然更处于起步阶段。所谓起步,不等于说物联网没有一点应用,但是还谈不到影响比较大的规模化应用。

我们现在谈的大部分物联网,比较多的还停留在感知和收集以及汇总数据这个层面,真正把它进行智能化处理的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