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物联网的中国特色 还没预热就长跑

另外,物联网正好适应当前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的需要,例如反恐维稳、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智慧医疗,这些需要政府买单的项目,还是上得比较快的,可以说这也是中国的特色。国外的智慧城市都没有中国这么热。中国很多城市既把物联网作为建设智慧城市很重要的内容,更把物联网作为它的支柱产业。再加上智慧城市也很适合我们政府的政绩工程。政府需要有政绩,因此政绩工程不是坏事,只不过别把它当成一个形象工程就行了。物联网的出现正好让政府找到一个可以有效管理的手段,所以我们很多地方的物联网尽管说有炒作的成分,但也有一些地方确确实实是把改进城市的管理寄托在物联网上了,也真正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事。

一些地方将物联网与电子政务结合,利用电子政务网发布物联网收集的一些信息,例如交通信息、环保信息、医保信息等。过去的电子政务网用于管理老百姓的多,用于为老百姓服务的少。政府买单建设的物联网,更多的是要服务于百姓,通过物联网拓展便民服务,这也应是中国的特点。

《瞭望》:2010年你率先提出理性思考,炮轰“十个过热”,从这两年看,现在情况如何?

邬贺铨:这两年理性多一点,也不像以前那么热火朝天。为什么呢?一方面,认识可能深化了一点,另一方面,开始蜂拥而上,标榜自己是物联网的企业,可没捞出多少金子来。它也知道炒完以后没效果,所以,它可能会冷静一点。但是,产业链长而分散的状况,还是没有改变。

虽然还有一些地方发展物联网还停留在表面上,但至少有一些地方并不是简单地做一个示范,已真正找到了应用结合点。像山西罗克佳华公司检测煤矿安全的应用,像作为农业示范的江苏宜兴智能养螃蟹,广东云浮温氏集团的养殖业物联网、大庆对采油设备的智能监控等等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二五”规划是一种引导

《瞭望》:作为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组长,你也参与了本次“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你如何评价这个规划?

邬贺铨:可以说,规划至少是一种引导。物联网本身毕竟还是一个新的东西,它需要通过应用来让大家感受到其有用,感受到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是有实际效果的。所以,在这个规划里头,应用示范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规划明确了主要的应用领域和几大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应用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应用摸清我国物联网产业状况,通过应用培养人才。规划对于加强部门间和各地的统筹协调将起到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