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斯维:物联网是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关键

QQ截图20130608164527.jpg

  在两化融合的大环境下,国家政策支持物联网发展。我国政府对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1999年中国科学院就开始研究传感网;2006年,我国制订了信息化发展战略;2007年十七大提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构想;2009年温家宝提出了“感知中国”战略,2012年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特别是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新四化,更加强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并且,政府和两会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发展。

   “喜忧参半”的物联网技术

  我国在汽车、钢铁,石油石化等多个领域具有规模生产、消费需求量巨大。这些领域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同时,国内通信服务与通信制造产业能力较强,具备建立工业物联网应用的网络基础。

  我国发展物联网技术与国外基本同步。由于物联网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早,目前我国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研究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是国际传感网领域标准制定的主导国家之一。自主研发的用于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标准WIA-PA和HART基金会标准WirelessHART,已进入国际IEC标准体系,和行业较为知名的美国仪器仪表协会标准ISA100,并列成为国际上三个主流的工业无线技术标准。同时还在积极推进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工业无线网络技术(WIA-FA)的研究和智能工业标准制定工作。

  但我国工业发展不平衡,制造业现在虽然绝对规模很大,但水平不高,低品质、低附加值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低,距离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还相差甚远。

  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较差,在超高频和微波RFID,微型和智能传感器,位置感知等感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网络融合等信息传输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

   物联网成应用关键技术

  在制造企业物流中,以前由人工创建的供应链信息将逐步由传感器、RFID标签、仪表、执行器、GPS和其他设备和系统来生成。在可视性方面,供应链不仅可以“预测”更多事件,还能见证事件发生时的状况。由于像集装箱、货车、产品和部件之类的对象都可以自行报告,供应链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人工来完成跟踪和监控工作。设备上的仪表板(也许尚未研发出来)将显示计划、承诺、供应源、预计库存和消费者需求的实时状态信息。

  物联网将降低控制成本。基于传感器的解决方案,可通过提高可视性来降低库存成本;配有生产和分销过程监控器,可监控能源利用和废物排放情况;通过智能化的效率提升和使用设备来监控物理运输、分销和设备资产的管理情况。

  物联网提高可视性。如货架补货、基于极值和公差的事件导向型监控和报警检测、用于捕获实时可视性的智能设备和传感器(RFID): 预测/订单、排程/承诺、预计库存和交货周期状态。

   物联网降低智能化风险管理。它用于追踪从产品零部件到最终客户使用的产品监控器和传感器。监控整个供应链中的产品状态、来确保产品质量的传感器解决方案。预先分析供应计划、运货路线和货物调配的天气智能系统和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