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可以智能的与客户沟通。通过信号、传递零售货架需求的感应器解决方案。现场服务,例如基于感应器的自动检查。通过客户手机进行产品认证和客户忠诚度专项调查。针对自动化产品缺陷和服务警报的嵌入式软件和分析。
物联网促进全球整合。如点到点供应链活动中的“感知-响应”事件管理。感应器与执行器:制造、物流和流程控制。与感应器进行实时联系,检测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和装运地点。连接日益扩大的全球贸易合作伙伴基础设施的感应器解决方案,可提高供应链可视性。
物联网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中国制造业在物联网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把问题找出来,才能让物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落地生根。
首先,对物联网概念不了解。与多家企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后发现企业主管对物联网到底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都很困惑。其定义宽泛,物联网很多功能,有些企业已经做了,还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呢?
其实物联网并不是全新的东西,现在已经有上万亿的智能终端,各种应用子系统早已经存在于工业中。发展的关键在于把现有的智能终端和子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应用的大集成。
就如IBM的王阳介绍的,自动化管理属于物联网技术,但这是一个小范围的事情,对于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单位,某一个事,自动化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过程,很早就实现了,在一个局部的封闭的网络里,从狭隘的角度可以称为物联网,但广义的物联网讲的是一个规模,是一个全球的规模,全世界都用这个平台,用这个标准,必须把应用开放接口,让别人能够利用这些数据,与应用沟通,也能够与其它系统进行沟通,才会达到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物联网有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其中软件处于三层架构的中上层和顶层。如果将物联网系统和一个人体作比较的话,感知层就如是人体的四肢,传输层就如是人体的神经,而应用层就是人的大脑。软件是物联网系统的灵魂和中枢神经。物联网的厂商中,软件厂商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企业实施物联网的过程中,在硬件投入的资金比例远远高于软件的投入。但事实上,真正给企业带来巨大价值的是好的软件系统。
第三,缺乏智慧的观念。根据IBM智慧的未来供应链包括三个关键点,先进,互连,智能。智能系统将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这样决策者便可模拟各种行动过程。智慧的供应链还可以自主学习,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自行做出某些决策。智能不仅可以进行实时决策,而且还可以预测未来的情况。通过利用尖端的建模和模拟技术,智慧的供应链将从过去的“感应-响应”模式转变为“预测-执行”模式。
中国是制造大国,绝大多数行业在中国都有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布局完整,具备产业规模化效应,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生产成本以及运输成本。单独某个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离开中国,其成本将会显著提高。中国制造业,一方面面临全球市场低迷,需求不旺盛,另外一方面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力成本将会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