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4日举行的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上,杨景表示,车联网是推动信息业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最具深度最有成效的产业,政府应通过立法、政策和规章制度推动车联网的融合技术、产品和运营市场的创新,建立协同市场生态环境。
纵观全球汽车产业,物联网的应用开始初露端倪,引领着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在去年美国的一个大型车展上,福特公司把各种款式的车遍布展厅,并实现所有车辆联网,有的应用偏娱乐,有的应用偏自动巡航,受到参展人员的广泛青睐。而奥迪则展示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雷克萨斯展示了车载智能系统与智能交通的无缝衔接,这些都代表着汽车智能化,代表着车联网的发展方向。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在当前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未来车联网要关注哪些因素呢?
杨景表示,首先,移动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环境,为车联网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智能终端具有强大的基础运算能力、人机交互能力、传感能力、通信能力、操作系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外部接口能力和应用支撑能力;App等应用商店具有开放的应用开发环境,大幅降低了开发复杂度,提高了应用的种类和数量;在网络方面,广泛覆盖的3G及不断增多的LTE通信基础设施、WiFi无线宽带接入、GPS、蓝牙通信、NFC近场通信和RFID推动了流媒体、大文件下载和在线实时应用;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服务云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基于数据分析的服务能力,多终端同步服务能力和多方协同服务能力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进入推动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的阶段,空间巨大,作为融合产物的车联网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截至2011年年底,对传统产业造成较大影响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传媒和零售业,但从总体来看,影响依然微小。因此,网络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发展领域依然广阔。具体到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其对行业应用的渗透率也不高,仍然具有很大空间。目前,移动物联网和物联网对行业应用的渗透率在发达国家是33%~45%的水平,在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渗透率在22%左右,我国的行业应用渗透率更低,增长空间更为广阔。而在车联网方面,渗透率依然很低。目前,保障道路交通和财产安全并提高运输效率的商用车辆联网在发达国家的渗透率仅为20%,乘用车联网远远低于这个水平,车联网服务商基本亏损,车联网对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产业辐射、创造价值和公众福利尚处在起步阶段。
尽管尚处起步阶段,但车联网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受到产业各方的高度关注。可以说,车联网是推动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最有效的产业之一。从汽车消费服务、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到金融保险、公共交通管理、物流和运输、城市公共管理等,车联网的产业影响面很宽,价值延伸极广,有着很强的带动性和辐射能力。另外,车联网的发展还将改善社会交通基本矛盾,包括个人出行需求和道路交通效率的矛盾、出行安全与公共交通安全的矛盾、节能与碳排放的矛盾。车联网的发展还将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创新,衍生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例如:工业级汽车级移动网络技术、产品与服务,信息技术与汽车技术的融合,车辆安全技术与交通安全技术的融合,驾驶和导航技术与智能交通的融合,驾驶行为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融合,都将形成新的细分市场空间。车联网还将推动建立协同的产业生态环境,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建立支持“各向异性”的多边契约机制的协同平台,通过帕累托原则改进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和形成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既然有着众多的利益和价值相关方,如何才能实现个人需求、社会价值和多边利益的优化呢?杨景认为,应该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从细节上关注个人的物质性、个体性需求,然后关注社交型安全性的群体需求,并要从车联网的感、知、行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感”指的是把传感器连接到应用,把信息发送到终端;“知”包括知识和知道,记录数据将其转化为可共享、可传承的知识,并通过对大量数据分析知道发生了什么。例如,汽车发生了多少次碰撞事故会自动记录下来,让交警、保险、二手车买方等相关方知道。“行”指的是支持消费者、企业、政府的多边决策,控制和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