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硕:下一波BAT公司,有望从国内物联网企业中诞生

 

  201503030956155e33e.jpg

 

  记者:那这样说来,大公司做平台还有什么意义呢?

 

  许永硕:我刚才介绍的是几个由中小企业做的平台。两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系列关于平台的文章,要想成为平台型公司,终端用户、资金都是必要条件。大公司的优势在于有终端用户和硬件的生产能力,比如互联网公司一方面有终端用户,另外一方面有资金。而硬件与软件不一样,需要供应链能力,这也是联想、海尔或者华为进入该行业的主要优势。

 

  一般而言,小企业做硬件创新的门槛很高。首先要设计、之后开模,做样机,最后量产,前期成本很高。在进入市场之后,还需要有销售的渠道、硬件产品的物流问题需要解决。而联想、华为、海尔这些传统做硬件的企业从硬件设计、模具,生产,渠道都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可以降低其生态链企业的供应链门槛。

 

  这些都是相对于小企业建立的生态链的优势。所以小的生态链都在寻求在供应链方面帮助其生态链内企业。比如杭州古北一直在建立合作的渠道,具有broadlink DNA 标志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其合作渠道, Broadlink已经建立与苹果专卖店的合作。

 

  记者:像小米这种学习能力很快的公司,要复制曾经的合作伙伴古北是不是不难?

 

  许永硕:实际上不止小米,其他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模块,例如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原来用的是庆科的解决方案,现在是研发生产自己的。

 

  不过智能硬件的开发没有那么简单。以小米为例,跟古北终止合作之后,其收购的做Wi-Fi模块的企业去年7月20日左右已经宣布要推Wi-Fi模块,但一直拖到年底才发布第一款生态链产品。小米这么厉害的公司发布新品都一拖再拖,说明智能硬件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硬件里面有模组,有属于硬件范畴的软件开发,甚至天线不好也会出问题。

 

  深圳有家企业叫银河风云,做路由器起家,也承接军工订单,有很强的产品生产能力,说做就能做出来。它做的第一款智能硬件——智能插座“悟空i8”就在京东众筹了上千万,成了该平台第五个过千万的项目。今年年初,小米推出仅售22块钱的智能模组,银河风云听闻利马宣布要做21块钱的,并且在一个月之内就做了出来。

 

  Gartner中国评价中国最牛的芯片公司中排名前两位的是华为海思和银河风云,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记者:做平台的公司得具备哪些条件?

 

  许永硕:做平台就是要么你有用户,要么有自己的资源。大的互联网公司或者华为、联想等老牌硬件厂商有用户和供应链资源。古北、汉枫等有整体解决方案和渠道资源。例如古北的渠道已经铺到了苹果的专卖店里。苹果专卖店和古北BroadLink DNA合作,具有这一标志的产品可以在店里销售。类似的渠道还有苏宁等。

 

  不过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做平台以及怎么样去做平台。比如我一直在怀疑雷军在创建小米时就已经布局智能硬件,我推断雷军早期对小米的规划是米聊+手机,利用米聊做社区。米聊+小米手机的模式是有希望像阿里、百度那样做到互联网公司的量级,但可惜腾讯的微信做得太快导致米聊失败,单纯的手机业务,不足以支撑小米成为BAT这个级别的公司,因而必然要开拓新的业务,14年谷歌收购Nest帮助雷军找到了方向。

 

  但是做平台,做生态链一定要足够开放,小米做生态链的时候,相对封闭。另外一方面小米借助其强势品牌,对生态链的小伙伴条件相对苛刻,所以小米生态链中企业,都没有选择行业内最优秀的小伙伴入驻。所以我认为小米没有做平台的胸怀。

 

  例如小米先说要推39元的智能插座,结果做出来定价是79,因为在消费者印象中小米以便宜着称,有些人就因此揶揄“怎么这么贵”。

 

  sy_200910262252512530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