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晴:互联网+居住 需要深耕细作

  用6个字概括就是有质量,有氛围。

  我们先谈一下有质量的要求:第一个我不认为过去像交易领域的中介会有那么大作用了,因为C2C的平台,目标一定是说,房东和租客会直接交易,中介会减少,这个平台上只会存在服务者。我前面讲的租赁条件,有平台以及平台上的服务者来保证。

  租客在入住后,所需要的服务,由服务者来提供。房东不需要去担任服务者的角色,他只需要诚信地做好资产所有人的角色就可以了。这我讲的是一个终极状态,但是在形成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是需要这些中介一方面是给房东树立一些规则,包括房子的真实性,不可以随便调整价格,以及临时退租,要有这样一种安排,但是从长期来看,他们最后的角色会变成一种服务。

  4、85后的用户愿意为了好看的房子额外付溢价

  有氛围我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这个房子装的好看。第二是这个房子有人情味。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横向对比,即使像北京这种城市,可能房屋的整体装修水平比首尔、东京甚至比上海都明显要差一到两个档次。

  我们对一线客户的观察以及明显地发现,85后的用户愿意为了好看的房子额外付溢价。这个需求也是被市场验证的,我们看到各个一线城市都有二房东,每个人控制的房子在十几套到上百套不等,通过房子的装修他们获得一个溢价。

  过去的12个月,拿到了VC的钱在一线城市做这种装修过的公寓的创业者也多了很多。我们觉得这个机会会持续存在,而且现在困难不是这种供给太多,而是需要教育房东,把自己的房子打理之后,这才是客户目前需要的。

  过去有一些人说现在一个孩子上面四个老人,家里可能会有两三套房子,所以中国的房子会供给多,这个观点我不认可的。这种供给质量完全不同,一个十年前的房子它的格局,它的小区,都称不上是一个能面向未来的一个高质量的供给,一个好看的供给。

  第二个层面,有人情味的社区或者是Airbnb是在全球做的非常好的,它其实打破了一种人们的陋习,就是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轻易地让陌生人进门。这需要住客服务提供者和平台,三方形成良性的互动,只有对平台提出一个要求,要怎么样通过一些正向的规则,让每一方能满意。

  住客碰到马桶堵了,灯不亮了,及时有人维修,同时租客能给服务提供者一种精神的回馈,不简简单单当成一个我花钱你干活的单纯的金钱交易,而是大家形成一个类家庭,类社区的一种有人情味的氛围。

  我曾经见过租客在离开之后,给保洁阿姨写的信和留下的礼物,这种精神方面的感恩,把对方当做类家人这样的状态,才能保证这种有人情味的氛围,这个需要时间,需要平台的经营者把这个氛围打造出来。

  5、差异化的装修风格和服务才是长租公寓的未来

  长租公寓会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类京东式的直控,另一种是之前我们讨论过的C2C平台。直控因为要考虑公司化运营,通常装修风格不会有太大差异,通常会有三到四个类别的大套餐,这里面还有10-20个小套餐。这种业态的核心其实不是装修的风格,更重要的是稳定服务的保障,这种类京东式的高管控的我觉得在未来的三到四年机会很大。

  第二类C2C会需要培育的时间长一些,他们要教育房东把自己的房子改造出来,自己也要变成一个靠谱的房东。现在韩国、日本已经有这样的类寓工的角色存在。

  今天中国的客户首先要满足靠谱的供应,大家都有租房被房东赶出去,碰到不靠谱房东的经历。有稳定的供给就已经不错了。但是往四五年以后看,C2C的平台与个人形态运营的房东,这种房东的房子最好不要超过10套,甚至最好是2-3套,这样他们能提供一个差异化的装修风格,和差异化的房东服务,非常类似于我们出去旅游住的客栈,客栈其实就是卖老板。

  6、互联网+居住必须注重线下

  从VC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住会有哪些坑呢?第一个坑就是一些纯做信息。这里面做的最好的是安居客,他们在做信息撮合这件事情上已经做到了最好。但这个行业的问题是后续的服务链条太长,如果你不把控后面的链条,用户的体验不会好,最后商业机会也不会大。所以安居客的创始人,这次他们也是决定要把线下的服务能力建起来,后续的我觉得不管是做交易还是做资产管理,这里面服务的价值都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