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迪生、贝尔齐名,他用创新打败了IBM……却最终败于思想落后

  

 

  比尔·盖茨说过:“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我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可能就在某个地方做教师,或是一位律师。”

  王安,作为一个华人移民,以发明家的身份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贝尔并列;又以资本家的身份登陆富豪榜,和洛克菲勒这样的巨头齐名。

  他成了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传奇人物,甚至让“蓝色巨人”IBM都唯恐避之不及。

  源于IBM的恩怨情仇

  毫无疑问,王安是个天才少年。16岁考上大学,20岁研究无线电通讯,还为抗日战争做后援。

  1945年,王安被派到美国学习,一路从上海骄傲到了美国哈佛,正是最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时候。直到IBM的面试官对他说:

  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仅仅是因为自己是黄皮肤亚洲人就被歧视,IBM的这种行为激怒了王安。回到哈佛的王安化悲愤为动力,用3年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仅用三周就发明了磁芯存储器。

  磁芯存储器不仅让计算机从庞然大物变为可移动的机器,更把深藏在大学实验室里的计算机推进商业的世界。

  这下,王安成功吸引了IBM的目光。他们先用一纸合约,邀请王安成为企业顾问,但实则是想使用这项专利。IBM敏锐察觉到商用计算机的前景,最终决定向王安购买专利。很可惜,王安却没能利用这次机会扬眉吐气,报仇雪恨。

  仗着自己家大业大的IBM,看准了磁芯存储器的未来价值,掐住了王安缺钱的命门,硬生生把专利费从250万美元压到50万美元。人微言轻的王安输了官司,只能接受这可笑的50万美元。

  这不是结束,王安用这笔钱成立了王安计算机公司。

  站上计算机领域的巅峰

  心里憋着一口气,抱着一定要打败IBM的信念,王安开始更加努力研究技术。

  当然,王安不是一人孤军奋战,正因为亲身体验过权势的可怕,才越需要技术来加强安全感。当时的王安计算机公司,可谓把全美最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才都招致麾下。连后来带领思科从6亿到4440亿美元的约翰·钱伯斯,在王安公司都只做到地区负责人的位置。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带领着一票精英,王安推出了一系列诸如纸孔式记录仪、自动打字机、无线电打字印刷机、记录带辨认机,以及1964年让公司营业额猛增40%-50%的“洛赛(LOCI)”对数计算机。

  

 

  从实验室里笨拙庞大的物件到体型娇小可携带的计算机,成果累累。但这些不能满足野心勃勃的王安,或者说这些都不足以打倒IBM。

  巨大的科研投入在为王安带来名望的同时也透支了他的资金,无奈之下,公司只能发行股票。可万万没想到,华尔街对洛赛电脑,对王安公司抱有极高的信心。股票发行价是12.5美元,当天收盘时竟然达到了40.5美元,40万股被抢购一空。

  到了70年代,美国经济转型,王安调查市场之后发现办公设备这片蓝海。1971年推出1200型计算机,这款具有编辑检索功能的打字机一面世,就让原本还在住院的IBM董事长直接气到晕过去。

  这次,他终于打败了IBM:

  1976年,上至白宫下至普通企业全都用上了1200型计算机的改良版WPS;

  击败了包括IBM在内的一众大型科技企业,签下了美军空军基地的信息管理系统4.8亿美元的合同;

  1986年王安位列美国富豪榜第5,成为全球华人首富,鼎盛时期公司人数达3.15万人,年营业额30亿美元;

  一步步跌下创新的神坛

  作为一个骨子里就很传统的人,王安不止一次说过:“作为创始人,我对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权。”尽管那个不得已发行股票的决定,让王安一夜暴富。

  处于鼎盛时期的王安计算机,没有人可以质疑王安作为一个发明家和企业家的能力,但从80年代开始,他开始一意孤行。

  曾经,有个“王安在倾听”的项目,鼓励员工通过热线或者其他方式向王安沟通献策。而到了80年代,苹果公司带着PC轰轰烈烈前来,面对下属提议,王安却置若罔闻、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