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运营商注意了,物联网数据才是未来

  2017年,517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Big Data for Big Impact (“发展大数据,扩大影响力”)。这个主题多少有些无厘头,首先因为“大数据”早已不是舆论风口,其次是运营商的大数据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从价值层面来说,也早已形不成“大影响力”。

  那么这个时候,发展大数据怎么才能扩大影响力呢?大数据又是否有希望成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呢?本文试图进行阐述。

  

1495180197753868.jpg

 

  一、运营商大数据的尴尬境地

  自从2012年大数据的概念横空出世开始,运营商鼓吹自己坐拥数据金山,拥有核心资源,未来能够打造非凡竞争优势的论调就从未停止过。

  但现实是,运营商在大数据服务上赚取的真金白银少的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过来说,在大数据运用上投入的资本远远大于产出的那点微薄的效益。

  是什么让运营商大数据陷入了这样尴尬的境地呢?

  1.最有价值的数据流产

  运营商修了网络公路,那么在路上跑的汽车里面装的什么货物,要运往哪里,从哪里来的,这些信息运营商能掌握吗?答案是可以的,通过DPI(深度包检测),运营商就可以掌握用户上了哪个网站、什么时候上的、看了什么页面、在页面上停留了多久、传送了什么东西、回复了什么贴子。

  有了这些数据,用户的行为属性、消费能力、兴趣特点、生活状态,通过分析就一清二楚了,据此与垂直行业的合作,这是多么大的市场空间啊。

  可惜的是,这个如意算盘的能力还没成型就触礁了,大型互联网企业(如BAT、google、苹果)纷纷把HTTP升级到了HTTPS,简单的来说,就是把信息加密了,杜绝了运营商的窥探和检查。还剩下的HTTP数据,还有多少价值,还有多少公信度,大打折扣。

  2.位置信息成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数据

  除去互联网行为数据,运营商手中最有价值的数据是个人信息与消费习惯,以及位置信息。

  前者由于法律风险管控,缺少用户触点,基本都用来做内部精准营销使用,或者零星出售些洞察报告;后者,就几乎成为了运营商实现对外商用的唯一产品。

  这类业务重点围绕位置数据洞察用户轨迹,并结合用户身份形成人群分布及特征分析服务。目前已经推出的典型业务模式有:人群流动分布分析;交通规划辅助决策;特定场景人群聚类分析;针对中小企业不同场景的分析模型。

  3.体制造成核心能力不足

  大数据运营需要专业团队,但是我国运营商的体制注定这种专业团队无法保持稳定,导致核心能力不足。

  一是数据整合能力较弱,网络支撑系统、业务支撑系统独立性较强,整合驱动力不足,运营商的大数据平台外部数据整合能力较弱。

  二是缺少大数据专业能力,如数据分层管理、计算、建模等。运营商当前的人才管理机制是公司进行人才储备、构建大数据核心能力和推动大数据运营中心有效运营最主要的障碍。

  三是缺少大数据对外应用服务相关的规章制度、流程规范和商务支撑。

  4.数据风险成为最大瓶颈

  电信大数据涉及用户个人隐私,在用户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方面要求严格,如何在数据交易过程中,有效规避数据安全风险,切实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和保障,是运营商发展大数据业务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巨大的舆论风险,让运营商在大数据商用方面举步维艰。

  二、物联网数据,才是运营商的未来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是一种连接范围不断扩大,连接结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物理网数据体量,相比人联网,接近无穷大。

  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大规模基础网络搭建的需要,必将扮演一段时间主导者的角色。物联网初期的大数据资源也将是海量产生的,这才是运营商“Big Data for Big Impact”真正的未来。

  物联网大数据初期,至少有两个爆发级别的数据,是当下就能够产生价值的,值得运营商提前行动。

  1.位置信息下的跟踪经济

  跟踪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成为了显著特点,互联网公司早期使用Cookie来追踪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话号码成为了人的标识,加上手机定位功能,使得我们追踪一个人的行为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