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能安全技术使得农业物联网更有保障
农业物联网产生了大量的数据、集聚了海量的软硬件资源,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如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等最容易遭受多种类型的攻击,RFID设备在感知层中易受到标签永久失效、标签暂时失效攻击物联网数据融合也面临一定的危险。传统方式下维护硬件、安装和升级软件、防范病毒和各类网络攻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防范的效果不理想。而云安全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四、农业物联网取得了广泛应用
在国外,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和农产品安全溯源等方面。
(一)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
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利用各种资源卫星收集国土资源情况,利用先进的传感器、信息传输和互联网等综合化信息监测、传输、分析平台实现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和资源监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应部门提供实时的资源利用信息,为统筹管理林业提供支撑。欧洲主要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其中,法国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进行测报。
(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
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主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感知生态环境变化。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大鸭岛上海燕的栖息情况进行了9个月周期性的环境监测,采用区域化静态MICA传感器节点部署,实现了无人侵、无破坏的对敏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监测。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
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将光、温、水、气、土、生物等传感器布局于大田作物生产、果园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实现不间断化感知、实时化决策、精细化生产。如2002年英特尔公司率先在美国俄勒冈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葡萄园。通过采用Crossbow公司的Mote系列传感器,每隔一分钟采集一次光照、土壤温湿度等数据,实时监控葡萄生长环境的细微变化,确保葡萄的健康生长;2004年美国佐治亚州的两个农场使用了与无线互联网配套的远距离视频系统和GPS定位技术,分别监控蔬菜的包装和灌溉系统。荷兰VELOS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自动供料、自动管理、自动数据传输和自动报警。泰国初步形成了小规模的水产养殖物联网,解决了RFID技术在水产品领域的应用难题。
(四)在农产品安全溯源领域
在农产品安全溯源领域,利用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等来跟踪、识别、监测农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过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例如2001年起,加拿大肉牛使用一维条形码耳标之后又过渡电子耳标;2004年日本基于RFID技术构建了农产品追溯试验系统,利用RFID标签,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管理和个体识别。近年来,RFID的应用更加广泛并由此形成了自动识别技术与装备制造产业。据美国市调公司ABIresearch2007年度第一季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RFID市场为38.12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已跃为全球最大市场,规模为14.07亿美元。
(五)农业物联网云服务领域
在云存储、云计算和云分析等方面建立了平台化服务。2007年Google第一次提出“云计算”概念,2008年微软推出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力图在互联网架构上搭建新的云计算平台。亚马逊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开展云计算和存储服务,美国政府推出了包括美国农业部在内的各大部委主要数据的大型数据开发平台USA.gov,并且开发了第一个云计算成果Apps.gov网站。日本从2009年5月开始,致力于建设Kasumigaseki Cloud系统,打造国家云计算战略部署。将云技术迁移到农业领域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在农业云平台上,云存储通过在线存储、网络硬盘等方式解决了农业信息资源分散、行业条块分割和涉农信息与资源整合不够的问题;云计算针对农业也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的架构模式,“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模式变得更加泛在云服务使得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变得更加及时、方便和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