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平凉”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

  --基础测绘数据不断完善。建成了“2003平凉市城区坐标系”,完成了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1:500、1:1000地形图,加密布设了覆盖建成崆峒区23.63平方公里的首级GPS控制点和中心城区城镇地籍图等基础数据;6县建成了独立坐标系统,形成了覆盖县城的1:1000地形图数据。

  --电子政务稳步推进。以“中国·平凉”门户网站为龙头的全市政务网站集群已经建成;全市政务专网应用成效显著,部门间无纸化传输目标已经实现;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等一批基础资源数据库基本建成,数据日益充实完善;金审、金财、金税、金保等金字号工程及教育、农村、企业等行业信息化稳步推进。

  --信息化应用广泛深入。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人畜饮水安全保障、城市智能防控报警、房屋产权产籍、住房公积金、企业及个人征信等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

  --信息产业较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市以电信运营商业为主的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7亿元。

  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和强力统筹,各自为阵、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跨部门跨系统间共享程度低,业务协同困难;缺少项目支撑,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分散,一些基础性、公用性系统未能立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产业薄弱;信息化整体推进速度迟缓,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县(区)、行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应用广度和深度有限;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安全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智慧平凉”建设为统揽,紧紧围绕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目标,以深化应用为重点,努力将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通过建设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应用系统,实现社会管理的高效透明,经济发展的高速绿色,公众生活的舒适便捷,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

  (二)建设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