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
智慧城市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加上10月份试点城市的实施,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相对难题也一涌而出。11月29日,在201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了解到,各专家就《智慧城市难点与对策》为题做了详细探讨。包括认识上的误区、统筹协调的困局、模式创新目标不清、可持续发展机制缺陷等问题提出与方案探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提出,要解决这些难点困惑,首先需要理解智慧城市兴起的深刻背景;重视智慧城市定位,有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驱动智慧城市,并以城市运行要素为单元,充分实施大系统整合与业务高效协同,形成发展创新模式。同时,他表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需要参照三个维度:面向未来、面向问题、面向对象,在此基础上强化协调机制,理顺组织机构、统一技术标准。
此外,领域整合上要优先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服务融合上要使百姓能够切实受益统一服务入口,如利用网页和移动终端提供一站式市民服务。鼓励多方参与互动、创新,形成制度化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城市的“耗能大户”是建筑、工业和交通,其中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在全国约430亿平米的既有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能耗的3倍以上。在这些建筑中,有很多是名副其实的智能建筑,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它们并不节能,由于智能化需要更多的设备,很多建筑反而因此更加耗能。
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只有企业。日前,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