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开发了江苏省农业物联网总平台。由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省农业信息中心、中国移动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江苏省农业物联网总平台”。该平台的建成运行,有力地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农业物联网步上了新台阶,并为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的盈利模式开创了新局面。平台运行后,一期可挂2万个终端;2015年二期开发后,可挂10万个终端;最终目标是5年后,可挂100万个以上的终端,以满足全国范围使用的要求。每个终端收费240元,为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带来巨大收益。
创新机制加大扶持 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步伐
“农业现代化趋势不可逆转,宜兴的农业物联网发展可以说已经走过了政府扶持阶段,到了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阶段。”蒋永年对记者说。据了解,宜兴市正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投资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市场化步伐。
加快筹建“中国(宜兴)农业物联网科技园”。以园区为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形成100亩核心区、1000亩拓展区,建设一个集研发、工程、培训、展示和数据处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百亿级农业物联网产业园。
推动建立“全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数据中心”。开展与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大唐电信、中国移动的全面合作,建立全国淡水养殖物联网数据中心,加大农业信息化在水产养殖领域的指导力度。运用数据模型,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依托云计算技术,以大数据处理为核心,实现数据信息整合,为水产养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将设立“国家农业物联网水产重点实验室”,以农业生命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生命体生长数据与环境因子参数的收集,进行集中分析处理,建立数据库模型,促进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的高度融合,使农业物联网技术更精准、更稳定。同时,以技术中心为支撑平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蒋永年介绍,2013年,宜兴市与美国哈希公司开展合作,引进1000套荧光溶解氧传感器进行先期试验应用,效果良好。今年,计划引进4000套,并在现有基础上消化吸收,加快自主研发与创新,实现溶解氧、COD、电导率、PH值等传感器的全面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