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详解物联网×突破物联网产业化新模式

  5、记者:您所说的物联网金融,似乎是解决了供需双方的痛点,能具体解释一下它的原理吗?跟互联网金融是什么关系?

  答:物联网金融是我们和平安银行全球首创的新领域。互联网金融现在很火很火,但是互联网上信息是人输进去的,这就意味着有道德风险。并且互联网金融只是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缺乏对实体企业的有效掌控,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一样是主观信用体系。

  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的,物联网上的信息是通过物联网终端和系统形成的物理世界的镜像反映,是客观的,物联网金融是客观信用体系。只有物联网金融才是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全面降低虚拟经济的风险。不只是融资业务,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等,这些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都会随着物联网×发生本制度变化。

  比如说,物联网银行中的动产金融。动产贷款风险很大,但用物联网对动产实现全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对银行来说抵押的动产具备了不动产的属性,风险降低了,从而避免钢贸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样,物联网金融将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我们和平安银行的动产金融产品已经正式发布,现在正在全面推广。

  6、记者:您最早是一名科学家,近几年开始从事产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

  答:你这个问题以前也有人问过,说海涛你从科学家转型企业家成功了。我说我的转型的成功在于我没有转型,我发挥长板理论。我是科研出身的,我们感知中国的团队是科研出身的,我们一直紧紧抓着科研不放,否则我们不可能保持国际话语权,也不可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创新。

  我们在基础理论、体系架构、共性平台、标准制定、关键技术上很牛,但行业应用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就通过“物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物联网×”的核心是共性平台,我们和行业应用类企业多种形式的合作, 共同发展,这样的成功案例已经太多了,现在已经有数十家公司改造成功,好的公司市场估值一年左右的 时间翻好几十倍。

  7、记者:你前面说过,物联网面向实体经济、实体世界,应用场景千差万别。但是你又讲了共性平台,既然应用场景差别那么大,共性平台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答:你说的很对,物联网被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分成一个又一个小块块,每一块块都不足够大,你怎么规模产业化?这也是全球物联网规模产业化的瓶颈问题。

  物联网企业都很小,不是能力不够,因为细分市场就这么大。有一个行业也是这样,就是软件产业,游戏软件、动漫软件、3D 软件、管理软件等等,我们要 做软件,该做什么?你们看看,软件业,谁是老大?是微软,是比尔·盖茨,他们主要就做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就是五花八门应用软件的共性部分,共性平台。 五花八门的物联网应用,虽然都不一样,但它总归是物联网,总归有 70-80%是一样的,这就是共性。我们把共性部分凝练出来,把不是共性发的部分甩出去,形成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模式,就可以解决物联网规模产业化瓶颈问题了。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看似完全不同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哪有共性,靠什么来凝练共性?就要找到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架构,什么是那个不变的架构?不 变的核心就是变,就是社会属性的变,有协同、有分工、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属性,才能凝练出共性,形成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你看,这个思维特别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美国人哪搞得懂?

  8、记者: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是不一样的,您不止一次说过物联网的社会属性特别契合中国传统的思维,那么中国传统思维到底对物联网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互联网思维现在被提的非常多。今天我说物联 网思维,如何从互联网思维推到物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去中心化的扁平思维,是以人为本 的人人生而平等思维,是确定性思维,是逻辑推理思 维,非常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物联网思维不再是扁平思维,是有组织、有分工、 有协同的社会化体系思维,不再是以人为本,而追求 的是人与实体世界的和谐共融共存共发展,天地人的合一,物联网思维是不确定性思维,是中国人的中华 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是西方思维,物联网是 中华思维,物联网思维也将推动全球从西方思维为主 演变到中华思维为主,物联网一定是中国人在主导, 因为它符合我们中华思维,中国的世纪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