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是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遥感控制、自动监测等技术组成物联网水质自动监测物联网系统,实现饮用水源信息的采集、储存、传输、处理、分析的数字化、自动化和资源共享。该系统涵盖无线和有线网络传输接入和网络集成、视频监控系统软硬件开发实施、动力环境监测系统软硬件开发实施、手机刷卡门禁系统建设、水质监测设备采购和系统集成、环保在线监控软件平台建设等,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先进性、安全性、独特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
1 项目简介
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工作刻不容缓。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思想的总体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浙江省为全面提升饮用水源监测技术水平,更好地为饮用水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服务,在《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中提出了全省主要饮用水源自动监测和管理系统建设计划和目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饮用水源管理工作、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和相关饮用水源信息的采集、储存、传输、处理、分析的数字化和饮用水源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地为饮用水源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为鱼米之乡的浙江多年来平均降水量仅为1604mm,水资源总量为955.4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754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的1/4。长期以来,以量的扩张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高投入、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状况还未根本扭转,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浙江省水利厅监测,浙江饮用水源安全保障能力仍然不足,部分水库型饮用水源地呈富营养化趋势,平原河网饮用水源地水质差,安全隐患多,城市供水水源单一,应急供水储备能力不足。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为全面提升全省饮用水源监测技术水平,更好地为饮用水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服务,于2010年开始建设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系统,同时在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上配备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总投资1.68亿元,全省11个地市共计建设了81个水质监测固定站、17个浮标站,以及省、市、县三级共计66个分级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计算机平台系统,2012年7月24日完成了项目整体验收,进入了运行维护阶段。该系统投入运行将为环境决策、管理和科研部门提供更为科学、详实、有效的科学基础数据。
2 技术方案
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用环境自动监测、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等技术,将数据自动检测、采集分析、视频监控、动力环境监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形成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具有先进性、独特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体现为:一、系统集成50种以上监测仪器,包含了水质检测、仪器仪表监控、动力环境监控、视频监控,是目前全国水质监测项目中最大最全的物联网系统。二、系统是全国首个饮用水源专用平台,在拥有常规监测参数(常规五参数、TOC、氨氮、总磷总氮等)的同时包含了生物毒性监测、藻类分类监测、重金属、VOC有机物等非常规监测参数。三、分布式中心管理控制平台部署在浙江省省级、11个市、54个县,总共66套平台和66套数据库,数量多、地域跨度大,各自独立工作,网络互联互通跨越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并涉及环保专网内各厅局、监测站的内部局域网,集成硬件厂商包括中兴、惠普、深信服、天融信、海康、哈希、岛津、YSI等数十家国内外设备仪器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