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院专家时刻在线 社区病人随到随看
5月24日下午2点半,李老伯一瘸一拐,如约来到家附近的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站。
“谢主任,我这条腿还是肿痛。”李老伯对着墙上的液晶电视,和屏幕里的九院专家谢挺博士熟络地聊起了病情。
远在浦东严镇路166号的第九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只见谢挺轻点笔记本鼠标,挂在周家桥社区医院的高清摄像头就在他的遥控下,慢慢移近李老伯的病患处,一边的55英寸液晶电视,将患者大腿溃烂处拍摄得清晰入微。这个下午,李老伯已经是这里的第三个病人了。
“看来你得定制一双弹力袜,还是要坚持穿……”谢挺耐心地回答病人的问题。李老伯大腿静脉曲张引起慢性溃疡,3个月前开了刀,之后就一直为医治病腿疲于奔波。
“以前看趟毛病,一来一去,老半天时间,拖着条老烂腿跑医院,太苦太累了。在这里看社区医院,不用排队,还能在线咨询九院专家,太方便了。”老人家当场在社区医院量好了弹力袜尺寸,10分钟后,满意而归。
记者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了解到,使用无线高清视频技术的“创面修复远程医疗”系统,今年4月在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中心试运行以来,已经有100多位病人受惠。以往长宁区的“创面修复”病人需要跑到第九人民医院看专家门诊,费时费力,现在有了“远程医疗”,病人只需到社区卫生中心挂号,就能借助高清视频传送,与专家“面对面”。
突破远程视频医疗瓶颈
“创面外科作为一个新的跨界学科,对小医院是大病,对大医院是小病,如果能成功结合有效的无线远程医疗系统,贴近病患,进行社区推广的话,可以造福全国9200万糖尿病患和每年500万烧伤病患及其他创面疾病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管理处的张智若表示。
“远程视频医疗很早就用于形态学诊断了,但过去视频传输速度慢,图像精度不够,很多功能受到限制。如今,中国移动的高速网络技术加上高清摄像终端,为我们提供文字无法描述的高清创面图像、形态的无线传输手段,数据传输速度快,网络稳定,图像清晰,效果很好。”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谢挺告诉记者。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现代人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改变。糖尿病患者增多了,据统计,仅中国就有近千万糖尿病足患者。
“慢性创面是一种长期消耗性疾病,大多发生于糖尿病、长期卧床、血管疾病等严重慢性病的患者,创面愈合缓慢,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原发疾病的恶化,有的甚至致残了,
还没找到就医的地方。”谢挺介绍说。
“慢性创面患者大部分不需要住院,门诊处理即可,但是由于大多数人行动不便,让他们定期拖着病肢,横跨半个上海来九院换药,是难以想像的。有了远程医疗网络,社区医生就能对疑难病例作出正确判断。事实上,与病人距离最近的是社区,而现在,社区医院对这类病人的服务是缺位的。我们引入上海移动的远程医疗系统,就是想将社区纳入创面修复疾病的治疗链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在国内大型综合医院中率先设立创面修复专科,每周一和周四上午开设了创面修复门诊。为方便病人治疗,该院专门在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医疗点,接受慢性创面病人的集中问诊,但是由于医疗资源有限,这种点对点的模式,无法普及,大范围满足病患的需要。
运用高清视频远程医疗系统后,现在,病人不出远门,在社区医院即可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向转诊’———通过视频诊断,需要手术的病人可立即转入九院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转回周家桥社区卫生中心随访,这样医院可以把治疗的路径延伸到社区甚至家中。”谢挺表示。
20天抢出来的国际“TOPCLASS”平台
说起这套高清视频远程医疗平台,不得不提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用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树良的话说,3到4个月才能建成的工程,移动人只用了20天就给抢出来了,就是为了能赶在4月8日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上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创面修复领域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