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简介

  温室大棚多用于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因此对种植作物生长环境的要求要精确的多。

  大多数农户加温、浇水、通风等,全凭感觉。人感觉冷了就加温,感觉干了就浇水,感觉闷了就通风,没有科学依据。农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对温室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及光照等农业环境信息的采集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温室大棚中来。

  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针对设施化温室可调控因素多、经济附加值高、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的现状,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 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 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可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此外,物联网技术可应用到温室生产的不同阶段。在温室准备投入生产阶段,通过在温室里布置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分析温室内部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在生产阶段,从业人员可以用物联网技术手段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多类信息,来实现精细管理,例如遮阳网开闭的时间,可以根据温室内温度、光照等信息来传感控制,加温系统启动时间,可根据采集的温度信息来调控等;在产品收获后,还可以利用物联网采集的信息,把不同阶段植物的表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反馈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管理,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二、配置构成

  1、信息采集系统: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PH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CO2传感器、大气压传感器、蒸发传感器等

  用途:用于实时采集温室大棚中,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参数。

  2、无线传输系统:用于远程无线传输采集数据。

  3、自动控制系统:温室内滴喷灌、卷帘、风机、加热、补光。

  用途:可采用自动、手动两种模式进行管道水利远程控制、泵站控制、泵站能下监测、卷帘补光、开窗降温等,以达到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

  4、视频监控系统:查看作物实时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及园区大棚监控。

  5、软件平台:远程数据管理,实现实时数据查看、分析处理功能;自动化控制功能;各类预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