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汇总(2)

  2009 年8 月7 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温总理的号召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全面关注和研究传感网的序幕,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广州、重庆、昆山、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工信部也编制了“十二五”物联网发展专项规划。

  1 物联网的概念与认识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1999 年提出的。到了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009 年1 月28 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但是,目前人们对什么是物联网还存在着某些误区,如:

  (1)把传感网或RFID 网等同于物联网。传感网或者RFID(射频识别)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2)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

  (3)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

  (4)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物联网对“物”有一定的要求,它必须满足九个条件: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数据发送器;

  (4)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CPU;

  (7)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因此,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