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在21世纪最大的挑战就是为地球搭建神经系统,不过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在进行了,”他说。
不过,物联网的普及有时也很难被察觉。人们可以看到每年全球大约有30亿智能手机被卖出,但却忽略了其实每年有40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射频识别芯片(RFID)被卖出,广泛地用于零售、供应链、安保、酒店管理等领域。
艾什顿还提到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两个定律“摩尔定律”(Moore's Law):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至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以及“库梅定律(Koomey ’s Law),即每隔18个月,相同计算量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会减少一半。
这两个理论基础决定了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未来可以利用更小的电量消耗来达成更快的处理效果。
“如何让马飞起来”
不久前,艾什顿刚刚完成了一部著作,名为《如何让马飞起来:创造、发明以及发现的秘密历史》。
在这场从互联网向物联网的转型中,如何靠卓越的眼光和勇气抓住机遇,“让马飞起来”,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想。
艾什顿在演讲中展示了一个形如鲨鱼鳍般的曲线,索尼、戴尔、微软、黑莓等很多企业都难免经受了在互联网时代达到发展高峰,又在物联网的时代面临企业价值下滑的局面。相关企业只有加大在物联网领域的研发,并通过把研发成果商业化才能规避该风险。
他介绍说,很多公司都已经把物联网时代的挑战转化成了新的商机。如特斯拉已经从研发单纯的电动车到开发相关手机应用,满足用户可以实现用手机远程控制停车的需要;谷歌收购了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NEST,作为进军该领域的跳板,其研发的可穿戴设备谷歌眼镜也搭载了各种传感器,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一环;贝尔金公司从单纯的研发插销板,转向了基于Wifi的无线充电技术……
更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所在的星球,而扩展到了外太空。“好奇号”火星车就是物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
“好奇号”搭载的无线传感器使得自动导航成为可能,它甚至还有自己的推特账户,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宣传”,与人们互动。它拍下火星的照片,上传地球的网络,让我们这些地球人可以一睹外星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