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生态会重蹈Hadoop的覆辙吗?

  我们再看看Docker的生态圈,无论是Docker,还是Mesosphere,还是Google,都还没有在Docker开源生态圈获得商业成功。而开源技术终将走向商业,包括Docker,必然面临企业市场挑战,微软奋斗了几十年其企业市场跟甲骨文SAP比起来仍然望其项背,这需要积累。

  面对二三十家Docker创业公司,投资人是需要这些创业公司能商业成功的,而Docker本身技术没有成熟,特别在Docker集群管理、资源调度等生产应用方面。Docker生产使用都成熟,要Docker商业成功,不会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docker和mesos这两家核心生态圈的公司到今天为止离盈利还非常远,那国内这些二三十家外围生态圈的创业公司短时期内商业成功几乎不可能。

  对于想在Docker上尝鲜的企业来说,要认清开源不等于免费。

  八、Docker生态圈的推论

  Docker进入企业级市场,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挟Docker的大量开发者,劣势是没有做过企业级市场,开发者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做法完全不同,微软从消费者用户拓展到企业用户化了十多年的时间,在企业市场并没有取得和消费者市场一样的成功。

  做消费者市场,只要把产品做好,而做企业级客户,要一个一个去谈,每个客户的需求都不一样,需要一只庞大的销售、定制、支持队伍。Docker公司到目前为止也就100多人,做企业级市场没有几千人的销售、支持队伍是很难打开全球市场的。100人到数千人,管理模式、业务模式都需要几次转型。而Docker公司目前也只是提供DDC的订阅License和支付服务,并不提供面对面的销售和定制服务

  Docker公司进入企业级市场在技术上有最大的优势,撬夺Mesosphere\Google\Redhat的CaaS市场还是有相当的技术优势。通过对Docker API的控制、升级,可以完全影响上面所有对Docker容器集群管理的软件,也许3-5年,Docker的企业级产品会有相当的成功,但不会在2016年。但也许3-5年后,CaaS(Container As a Service)会有新的技术演进。

  2016年,作为Docker集群部署管理的生态圈公司:Google kubernetes\Redhat OpenShift\Mesos,面临Docker DDC的不平等技术竞争,会承载巨大的压力,他们会联合起来反制Docker公司。他们的应对就是釜底抽薪,弱化Docker容器,尽快让RunC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Docker引擎。另外,直接就是支持虚机,不再受制于Docker,而是直接在企业级市场全面竞争。

  和Hadoop生态圈的第一类公司类似,2016-2017年,可能有Docker集群管理的公司会逐步退出这个市场。

  事实上,无论是Google还是Mesos,都已经走在和Docker分道扬镳的路上。如果我们和大数据对比一下,Docker有点像CloudEra,技术领先; Redhat像Hortonworks,先上市再说,Redhat是先把产品上市,Hortonworks是先资本上市。Google有点像Intel投资Hadoop,不属于主业,在副业上也投资。Mesos有点像MapR,总是不在核心圈子里,越来越式微。

  2016年.作为Docker CaaS私有云项目实施公司,包括:Rancher、才云、数人云、CSphere、云雀云、Hyper、DaoCloud、有容云、好雨云、轻元科技、迅达云、飞致云、时速云、精灵云、领科云等。和Hadoop的第二类项目实施的生态圈公司走过的历程类似,2016-2017年,各大Docker CaaS项目实施厂商是陷入低价血战的时代。同时,技术方向的选择和标杆客户案例非常关键,如果技术方向选择不对,所选择的Docker集群管理软件被边缘化,那么技术的积累价值会大幅打折,客户的标杆也可能会成为反例。最典型的就是选择Mesos的技术路线的,目前已见颓势。也有的抱Docker大腿不放,选择纯Docker的技术线路,容器集群管理也用Docker Swarm,Docker Swarm有可能会一直很难成熟,特别是和K8s相比,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

  2016年,有些企业级客户开始选择Docker做CaaS,但是客户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战略性的问题,到底选择哪个Docker集群管理软件,在Docker纷繁复杂的生态圈里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容易,考验客户的技术眼光,选择了一个短命的产品以后再纠正并不容易。

  其实,Hadoop的客户走过这样的困境,我想起上海某政府客户,在2012年选择Intel的Hadoop实施信息共享项目,成为Intel的全球案例,2013年10月上线,2014年Intel放弃自己的Hadoop,裁撤了几乎所有的Hadoop团队,这时数据和系统都已经上线半年多了,对于一个已经上线提供服务的Hadoop,再去换一个Hadoop,难度可想而知,数据迁移和应用迁移不一样,难度高出许多。如果不换Hadoop,永远停留在Intel的Hadoop 1.0上又失去了采用开源软件的意义,采用开源软件很重要一点是能随开源的成长而成长。面临这种尴尬的时候再次提醒我们产品和技术选择的重要性。推导到Docker企业应用,早期尝鲜的企业客户把Docker集群管理调度部署到生产环境,会不会碰到这种尴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