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商业设计:为什么说PaaS(产品即服务)模式蕴含巨大商机?

  相对而言,PaaS在企业面向企业(B2B)尤其是面向工业企业的场景中,方案前期设计过程往往需要不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充分交流合作,对物联网技术方案整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实施起来没有消费市场的影响因素多,基本上只要设计的方案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个技术问题、便于实施,就可以考虑在行业内复制推广了。因此,它的推广风险相对较低,效果更容易预见。

  

004.jpg

  案例描述:瑞典工业机械制造商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Copco)逐渐将自己生产的各种产品变得智能化,比如,空气压缩机。在实施物联网方案后,他们将压缩机的销量从按单台销售改为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期内,制造商确保设备的运行时间、压缩空气的质量和能源效率。利用压缩机使用过程中传回来的数据,制造商可随时获悉设备的各项状态参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供货、维修、获取如何改进设备质量、延长设备寿命的信息... 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与用户的商业生命周期实现无缝对接,这种对接可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单位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销量和生产灵活度。在这种新模式中,公司原来的主营产品不再是“压缩机”,而是与客户持续互动的售后服务。

  在工业领域,与这个压缩机PaaS模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案例还有很多,它主要应用于与产品运行状态有关的领域。比如,劳斯莱斯和GE公司多年前就为客户提供“按小时计费(Power by the Hour)”的航空发动机和配件更换服务。

  物联网技术越发成熟以后,供应商借机把产品当作可以提供更多商业价值的平台,供应商利用事先安装在产品内部的传感器把各种数据传上网,数据在被计算分析的过程中使产品实现自诊断和自发行为。比如,设备自主地帮客户发出类似“请维修工程师在什么时候携带哪些配件到现场进行维修”的请求;设备诊断发现产品只是软件升级问题,远程就可以解决,或者发现某台设备的运行参数出现异常,通过物联网其它相连的部件可以及时做出行为反应,将可能产生的对客户的损害降到最低... 这样的持续服务正是客户需要的,工业客户对产品最关心的是质量是否稳定可靠。

  工业物联网推动的PaaS转型包含两条途径,一条是从生产流程智能化转到商业服务智能化,另一条是从产品智能化转到商业服务智能化,这两条途径往往同时进行。无论如何,它们反过来都将促进工厂的智能化水平不断升级和PaaS商业模式转型。上述瑞典公司最近在MINExpo 2016展会上推出不带驾驶室的智能采矿机充分表明公司在继续朝着产品智能化引发PaaS模式创新的方向进军。

  在PaaS模式下,由于供应商不再通过产品销售获取大笔收入,企业面临的首个挑战是前期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并长期承担产品制造和服务的费用。

  不过,由于这种模式有效地帮助客户降低购买门槛,使他们的决策更容易,企业垫付的资金可以从扩大销量以及提供更多商业价值的售后服务中得到补偿。另外,正如前面分析的,PaaS(产品即服务)模式起源于循环经济,它能够产生可量化的绿色效应,因此如果有需要,企业将更容易通过提供量化的数据获取外部绿色资本的支持。

  小结与展望:PaaS模式将越来越普及

  从多个案例分析可以看出,PaaS(产品即服务)模式相对更适用于那些一次性购买价格高、运维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携带不方便或存储太麻烦的产品类型,高成本或携带/存储有问题都使得客户不会轻易作出购买决定。通过商业转型,制造商把这些问题承担到自己身上,从而大大提高竞争力。这么做制造商必须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的技术和商业创新能力,尤其是专业资源整合能力。然而,所有的尝试和努力都将是值得的!

  IDC在报告《IDCFutureScape: Worldwide Manufacturing 2016 Predictions》中预测,到2019年,75%的制造业价值链将通过数字联接启动运营模式上的转型。可以预见,随着物联网市场开始加速发展、PaaS模式将在更大产业范围内引发商业转型和产品创新。

  正如IDC研究经理希瑟·阿什顿所说,“制造商直接从产品销售中获得利润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他们转而发现(通过PaaS模式)可以从产品售后服务中找到更多的利润空间!这种大转变已经在领先企业中发生了,接下来几年这种变化将大规模地蔓延到整个制造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