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务架构,改造企业核心系统之实践

对于单块架构的系统,初始的技术选型严重限制将来采用不同语言或框架的能力。如果想尝试新的编程语言或者框架,没有完备的功能测试集,很难平滑的完成替换,而且系统规模越大,风险越高。基于微服务架构,使我们更容易在遗留系统上尝试新的技术或解决方案。譬如说,可以先挑选风险最小的服务作为尝试,快速得到反馈后再决定是否试用于其他服务。这也意味着,即便对一项新技术的尝试失败,也可以抛弃这个方案,并不会对整个产品带来风险。

该图引用自Martin Fowler的Microservices一文

独立测试与部署

单块架构系统运行在一个进程中,因此系统中任何程序的改变,都需要对整个系统重新测试并部署。 而对于微服务架构而言,不同服务之间的打包、测试或者部署等,与其它服务都是完全独立的。对某个服务所做的改动,只需要关注该服务本身。从这个角度来说,使用微服务后,代码修改、测试、打包以及部署的成本和风险都比单块架构系统降低很多。

按需伸缩

单块架构系统由于单进程的局限性,水平扩展时只能基于整个系统进行扩展,无法针对某一个功能模块按需扩展。 而服务架构则可以完美地解决伸缩性的扩展问题。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实施细粒度的自由扩展。

错误隔离性

微服务架构同时也能提升故障的隔离性。例如,如果某个服务的内存泄露,只会影响自己,其他服务能够继续正常地工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单块架构中如果有一个不合格的组件发生异常,有可能会拖垮整个系统。

团队全功能化

康威定律(Conway’s law)指出:一个组织的设计成果,其结构往往对应于这个组织中的沟通结构(organizations which design systems are constrained to produce designs which are copies of th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of these organizations)。传统的开发模式在分工时往往以技术为单位,比如UI团队、服务端团队和数据库团队,这样的分工可能会导致任何功能上的改变都需要跨团队沟通和协调。而微服务则倡导围绕服务来分工,团队需要具备服务设计、开发、测试到部署所需的所有技能。

4. 微服务快速开发实践

随着团队对业务的理解加深和对微服务实践的尝试,数个微服务程序已经成功构建出来。不过,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对于这些不同的微服务程序而言,虽然具体实现的代码细节不同,但其结构、开发方式、持续集成环境、测试策略、部署机制以及监控和告警等,都有着类似的实现方式。那么如何满足DRY原则并消除浪费呢?带着这个问题,经过团队的努力,Stencil诞生了。 Stencil是一个帮助快速构建Ruby微服务应用的开发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Stencil模板、代码生成工具,持续集成模板以及一键部署工具。

Stencil模板

Stencil模板是一个独立的Ruby代码工程库,主要包括代码模板以及一组配置文件模板。

代码模板使用Webmachine作为Web框架,RESTful和JSON构建服务之间的通信方式,RSpec作为测试框架。同时,代码模板还定义了一组Rake任务,譬如运行测试,查看测试报告,将当前的微服务生成RPM包,使用Koji给RPM包打标签等。

除此之外,该模板也提供了一组通用的URL,帮助使用者查看微服务的当前版本、配置信息以及检测该微服务程序是否健康运行等。

[
{
rel: "index",
path: "/diagnostic/"
},
{
rel: "version",
path: "/diagnostic/version"
},
{
rel: "config",
path: "/diagnostic/config"
},
{
rel: "hostname",
path: "/diagnostic/hostname"
},
{
rel: "heartbeat",
path: "/diagnostic/status/heartbeat"
},
{
rel: "nagios",
path: "/diagnostic/status/nagios"
}
]

配置文件模板主要包括NewRelic配置,Passenger配置、Nagios配置、Apache配置以及Splunk配置。通过定义这些配置文件模板,当把新的微服务程序部署到验收环境或者产品环境时,我们立刻就可以使用Nagios、NewRelic以及Splunk等第三方服务提供的功能,帮助我们有效的监控微服务,并在超过初始阈值时获得告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