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应用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场景,比如用户点击某个按钮,触发的操作会和后台api进行数据交互,生成一些记录,比如下单购买。如果后台api请求比较慢,而客户端体验又做得不到位,导致用户以为没点击到或者是页面假死,在上次请求还没处理完,就再次点击按钮。这样会导致某个操作生成多次记录,导致一些异常的bug。
很显然,后台的api在这方面是需要做好处理。然而,面对用户,我们需要更好的体验,可以在客户端去避免这些问题,前置地解决问题。
最近听产品经理常说,用户点击某个按钮多次,后台还没处理完导致多笔记录生成,我们需要在用户点击后跳转到一个新的页面,其实这根本不是跳页问题,是程序问题。如果程序员真这么干,是不是要下岗了。
以前偷懒的时候,在前端我们可能会这么处理:
var getUserDataFlag =false;function getUserData(){if(getDataFlag){return;} getDataFlag =true; $.ajax({ url:'/xxx/getUser', success:function(){ getUserData =false;//todo}, error:function(){ getUserData =false;}})}//当接口很多的时候,我们的代码就变成这样var getUserAssetFlag =true;function getUserAsset(){if(getDataFlag){return;} getDataFlag =true; $.ajax({ url:'/xxx/getUserAsset', success:function(){ getUserAssetFlag =false;//todo}, error:function(){ getUserAssetFlag =false;}})}
上面的例子你会发现,当接口越来越多,维护请求状态的变量将会越来越多,并且当存在依赖时,维护成本更高,也更容易出错。
如何优雅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封装一下请求就能简单又能自动地处理这个问题。
最近在重构angular的项目以及在写微信小程序demo,有一些小实践和总结,例子请参照原文链接https://github.com/navyxie/avoid-multi-request-from-client-。下面我们以微信小程序请求后台数据为例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