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农业物联网应用尚处于部分环节。按照目前的设想,最终农业物联网将会实现从种植到出售乃至产品追溯全产业链的应有。也是就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冰箱,全程实现互联和信息共享,任何节点都可实现顺查、倒查以及智能操控。而目前我们的农业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出现例如农产品流通、农产品质量追溯等部分环节。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全国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和推广以及政府大力推进的“农超对接”。这种部分环节的物联网应用可能也是打开物联网应用局面的一个突破口,但是,同时也说明了距离万物互联的真正农业物联网还有差距。
第三,农业物联网应用投资主体不明确。投资是一个产业得以起步、发展、兴盛的初始动力。而目前为止,我们尚没有看见农业物联网产业形成清晰的投资格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自发、持续、雄厚的投资主体。政府的投资虽然具有带动效应,但是如果没有对市场底层的观察的深刻体会,极易造成投资的浪费和泡沫。企业在农业物联网的投资也只是一些试点的建设,示范作用大于实际意义。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庞大的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他们无力承担的,同时也没有迫切的投资动力。
最后,农业物联网目前的发展除过以上问题之外,例如还有农业领域各个参与者如何合作、企业和农民如何加强信息沟通、农业物联网软件环境如何形成以及收益如何分成等等问题。问题的存在恰恰是一个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和面临发展机遇的标志。而看清农业物联网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就是抓住机遇的关键。
6.农业物联网系统应该包括的功能
6.1实时监测功能
该系统通过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棚外温度与风速等数据。将数据通过移动数据网络传输给服务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
6.2远程控制技术
针对条件较好的大棚,安装有电动卷门,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机电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农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陆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的开关。也可控制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内外情况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卷帘门,水阀,风机等大棚电机设备。
6.3查询功能
农户使用手机或电脑登陆系统后,可根据查询温室(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历史温湿度指数,历史机电操作记录,历史照片等信息;登陆系统后,还可以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专家通告等,实现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
6.4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要预先设置适合条件下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值可以根据农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修改。当某个数据超出限值时,系统立即将警告信息发送给相信的农户,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
7.物联网成本以及风险
物联网的成本不仅有硬件设备的安装以及软件配套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和收益相比较的成本。因为这决定了物联网应用的范围和纵深。比如,在农业领域的智能农业应用,不管是对于农业环境的检测,还是农田机械设施的自动控制,其成本与人工的成本到底有多大优势?如果没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就很难进行大面积的商业化推广。再比如,在家电方面的应有,对于家电产品的智能控制,增加的成本是否能够消弭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这是市场能否接受产品首要考虑的问题。总之,物联网技术要得以推广,在短期来看,要能够实现投入和产出的均衡,如此,才能有一个长远的未来,否则,物联网只能先行在小领域内实现应用,那样距离真正的“物联网时代”还有很远。
另外,技术的发展正在显现一种特征:那就是商业化的推广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模式,这改变了过去技术革新产生、改进于底层的模式。这也就难免会产生"泡沫"。"泡沫"产生于对未来预期的过高。只要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很多领域的"泡沫":房地产、金融泡沫、互联网泡沫,其中又以"互联网"泡沫为甚,因为人们对于新事物总有接受的过程,以及投资者对于行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所致。物联网亦是如此,据笔者统计,目前已经有数十个省市制定了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各地物联网规划也是如火如荼。物联网的发展更应该切实考虑我国廉价的人力资本因素和市场需求,同时,也应建立资本完善的退出机制,这样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泡沫"的产生,至少对"泡沫"有一定的挤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