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脑的时候,我们需要用鼠标控制指针移动,点击需要查看的文件或者运行程序,难道我们不能靠眼睛的凝视完成这些操作吗?答案显然也是肯定的。所谓的眼动跟踪技术依靠高清晰摄像头和肉眼无法看到的红外光源探测用户眼睛的动向,即他们的目光投向何处。实践证明,这项技术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和广告调研。但对于日常使用的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眼动跟踪技术还主要针对残疾人并且价格很高。
一项名为“凝视-增强用户界面设计”的研究计划致力于研发针对普通大众的眼动跟踪技术。这项计划开发的软件EyePoint允许用户将双手放在键盘上,键盘输入方式经过改进,与操控鼠标类似。如果用户将目光盯住屏幕上的一个点,那个部分就会放大,用户随后按下键盘,命令程序开始进行。
斯坦福大学前研究员、在几年前带头研发EyePoint的马努·库马尔表示:“EyePoint试用者认为这种基于凝视的方式速度更快并且更易于操作,因为他们已经在盯住那个目标。”此外,EyePoint导致的手腕劳损在程度上也要远远低于鼠标,但凝视-点击的错误率却要稍高于指向-点击。库马尔说:“我坚决相信这项技术能够发展到最终取代鼠标的程度。”他同时指出,在大范围普及眼动跟踪技术的道路上,价格仍是一个最大障碍。
5.脑-机界面
人脑与电脑合二为一是一种终极合并,我们距离这一天的到来越来越近,其发展速度可能已经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但在拥有足够快的速度并且得到普及前,我们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说的脑-机界面是将神经细胞的电脉冲转化成具体行动,并在电脑屏幕上呈现或者操控机械设备。
与语音识别技术一样,脑-机界面同样可以帮助伤残人士操控电脑,例如脑干中风或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通常被称之为“路格里克氏病”)患者。过去10年时间里,脑-机界面已帮助无法移动身体的患者移动屏幕上的指针。在研发针对健康人群的商用脑-机界面道路上,一个长期公认的问题是从大脑获取较强并且较为清晰的信号需要植入电极,但电极容易引起感染、身体排斥反应并形成疤痕组织。相比之下,其他现有非侵入式大脑扫描技术——例如脑电图,将浴帽形状的电极置于头皮上——最近却大踏步前进。
在3月初于德国举行的国际信息及通讯技术博览会上,Guger科技公司展示了一款名为“Intendix”的设备。他们将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个脑-机界面拼写系统”。使用时,电脑屏幕上会闪烁一个虚拟键盘,键盘上分布着数字和字母。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脑电图来确定所要输入的字符。当用户所想的字母在屏幕上亮起时,脑电波会出现一个波峰,Intendix 随即输入这个字符。
Guger表示,Intendix能够帮助伤残者或者病人与人交流。他们只需要短短几分钟时间就能掌握如何使用Intendix界面,每分钟可以输入5到10个字符。但对于健康人群的日常使用来说,这个速度显然太慢了。Intendix的另一个劣势便是价格,售价高达1.2万美元。在这条道路上,研究人员将继续研究所谓的“神经系统弥补术”,也就是与用户大脑连接并通过脑电波操控的设备。这种设备似乎可以为可能的台式机应用铺平道路。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