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希沃克说,美国陆军的“读心头盔计划”是对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心灵感应的一次大型尝试。陆军想要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健康人,他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希沃克正用感应器和计算机探索大脑负责储存和处理思想的区域,尝试让无声交流变为现实。最终的目标是建造一个具有脑扫描技术的头盔,它可以识别特殊脑电波,将它们翻译成语言,通过无线电传送给无线对讲机或是士兵佩戴的耳塞。
当希沃克在一旁解释的时候,我被癫痫病人的实验视频深深吸引。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她的眼部被打上了白色马赛克。她静静地躺在床上,让人以为她可能已经睡着了或是陷入昏迷,但事实上她非常清醒地在配合实验。希沃克用笔指示屏幕边上一个方形区域,这里反映了志愿者的脑活动。几百条黄色、白色的波纹在黑色的背景上不断跳动,每一个都代表连接于脑皮层的电极接收到的震荡电脉冲,反映出脑细胞的活跃。
希沃克正在训练他的计算机识别这片混乱的表象之下的固定模式。“要理解这东西非常困难,”他说,“每一秒钟,每根电极会发出1200个变数。数据量非常大。”
希沃克再次指向视频。在志愿者的头部上方有一根黑条,取决于计算机猜测志愿者心中所想的元音,黑条的位置向左右移动:右边代表“aah”,左边代表“ooh”。当志愿者想象“ooh”,我看到黑条移到左边。当志愿者想象“aah”,黑条移向右边。这说明计算机对黑色方块区域内的波纹的分析是正确的。事实上,希沃克说,计算机的正确率接近100%.
但是,他也承认,这距离理解多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子还有很长距离。但是,仅仅从人脑深处读取两个简单元音也是一个巨大进步。希沃克对于未来充满信心。他告诉我,“这是通向读心术的第一步。”
推动美军读心头盔计划的主要动力是一位退休陆军上校厄玛·希梅瑟。他拥有视觉生理学博士学位,是空手道、柔道、合气道兼日本剑术高手,身材瘦削高挑,戴着眼镜,发际线后退,脖子粗得像棵小树。2002年,希梅瑟进入陆军研究办公室担任项目经理。在此之前的30年,他一直在各个学术和军队研究所工作,研究各种军用装置,包括保护士兵眼睛不被激光伤害的护目镜等等。
自从初中8年级,在E·E·“博士”·史密斯的科幻小说《太空云雀》中读到读心头盔之后,希梅瑟就深深被这个概念所吸引。但是直到2006年,在加州参加一次假肢技术研讨会的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科学的发展终于赶上了他孩童时代的梦想。当时他正在听一位年轻的研究者讲述从人脑皮层获取信号的方式。这位年轻研究者就是格温·希沃克。
希沃克的演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长久以来,很多神经学家一直认为,要从人脑中获取足以操纵外部机器的信号,必须开颅,穿透脑皮层,将电极插入灰质,从而记录个体神经元的活动。而希沃克说,无需深入大脑就可获得足够信息———可以用于移动鼠标箭头、玩电子游戏,甚至移动假肢的信息。他显然是在挑战传统理论———记录个体神经元的活动是了解脑部功能的唯一途径。希梅瑟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很多与会者认为希沃克在胡说八道,纷纷站起来反驳。但对于希梅瑟,这却是一个重要时刻。如果他能让希沃克的想法再进一步,找到无需手术从脑部挖掘出语音思维的方法,这项技术不但可以极大地方便残疾人,同样也可运用于健康人。他说,“突然之间,一切都具有可能。”
第二年,希梅瑟带着一份计划书,走进陆军研究办公室总部,试图兜售他的“士兵心灵感应计划”。他走上讲台,U形的长桌后面坐着30多位评审委员,其中包括科学家和军队高官,数学家、粒子物理学家、化学家、计算机专家、五角大楼官员、军队部门负责人。大家都等着他开始。
希梅瑟有10分钟时间。他准备了10张幻灯片准备阐述4个主要问题:该领域目前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心灵感应应用的重要性?陆军能够从中得到什么?为什么说这个项目是可行的?最初3个问题挺简单。最后一个难住了他。“这东西真的可能吗?”希梅瑟记得有一位听众问道,“请出示一些证据,说明这东西确实可行,而并非只是你的幻觉。”评审委员会拒绝了希梅瑟的提议,但授权他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收集更多的数据,补充他的论据。希梅瑟想到了希沃克,这个最先让他萌生读心头盔想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