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纽约时报》在其网上发起了一项公众参与活动——“预测计算技术的未来”,根据读者的投票数量决定上榜名次。其涵盖的内容除计算技术、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及生活方式外,很大部分还涉及到了人工智能及人机关系的相关技术,本刊特选编相关内容,并介绍专家们的思考和评论。
编年史 人工智能的发展
1769年 雏形“智能对弈机”
在1769年,匈牙利工程师巴朗·沃尔夫冈·V·坎比林为奥地利皇后制作了一台会下国际象棋的机器供其消遣,让世界为之惊叹。但几十年后人们发现,其实当时是有一位象棋高手藏在机器里面(见右图)。
1950年 图灵测试
阿兰·图灵提出,用图灵测试来确定一台计算机是否具有智能行为。
1952年 语音识别
贝尔实验室研制出首个利用分离技术的实用语音识别设备,与七十多年前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研发的设备类似。
1959年 计算机弈棋
亚瑟·塞缪尔的西洋跳棋程序打败了最优秀的棋手。48年后,人们可以用电脑来下跳棋。
1966年 人工智能机器人
斯坦福研究所研制出了机器人沙基,这是第一个能够根据环境推理的移动机器人。5年后,机器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研发经费因此被撤销。同在196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瑟夫·魏泽鲍姆开发了计算机程序Eliza,该程序可以在电脑终端模拟病人和治疗专家之间的对话。
1981年 机器人伤人事件
川崎一家工厂的机器人意外地将一名日本技师致死。
1986年 连接机
Thinking Machines公司研制连接机,这种超级计算机使用平行计算,并试图模拟人脑的结构。
1997年 “深蓝”(DeepBlue)
IBM公司的“深蓝”电脑打败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盖瑞·卡斯帕罗夫(见上图)。“深蓝”每秒可以计算2亿步。
2000年 有情绪的机器人
麻省理工学院的辛西亚·布雷西亚发表了关于社交型机器人的论文,论文中描述了Kismet,一个能表达情绪的机器人(见左图)。
2004年 本田Asimo
日本本田公司研发出先进的人形机器人——Asimo(见下图)。
2009年 独立型机器人
可以自己充电的机器人、无法阻止的电脑病毒、掠夺者无人侦察机、甚至是可以模拟共感的医学用电脑被一群电脑专家拿来作为典型例子,说明一些科学进步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混乱或危险的后果。
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是,对于可能导致人类对机器操控系统失控的研究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2011年 “沃森”
IBM研制的超级机器人“沃森”在连续三天的比赛中战胜了“快问快答”节目中最优秀的两名选手(见上图)。
2011年Siri
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发布了搭载了人工智能软件Siri的IPhone4S手机。
公众投票
2015
▲个人可编程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植入人体内。
2020
▲谷歌使每个人都具备通过智能手机实时翻译与其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不管他们说的是何种语言。
2025
▲机器人足球队打败了当时国际足联世界杯冠军队。
2031
▲计算机学着幽默和浪漫,它们会有自己的隐秘世界。
2035
▲所有动物智能将会提升到人类意识的水平。无生命的生物机体以技术装备,可以充当传感器(或神经元)。
2040
▲纳米战争。微机器人和无人操作技术能够发展到通过注射药物瓦解敌方士兵,或者通过无数像蚊子类的昆虫状、蜂状机器人能够远程击毙敌方士兵。
▲大群微型机器人会探索太阳系以外的星系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占有外星系(外星环境地球化)。
2042
▲生物(如人类)和人工(如计算机)实体的网络是地球上显性的“生命”形式。
2043
▲人工智能成为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045
▲机器宠物的数量超过自然宠物。
▲计算机会有神经突触处理器。
2047
▲人工智能移植可行。人类可以选择他们的类别和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