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手指上的两枚戒指特别抢眼,他说,一枚来自于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MIT),另一枚纯粹是3D打印而成。他的手表也是别具一格,是一款有着三十年历史的米奇手表。他表示,把握每一瞬间的奇思妙想至关重要,因为这代表着人脑新皮质的最高水准。
在接受采访时,库兹韦尔说道,“由于技术发展呈现指数式的增长,机器能模拟大脑的新皮质。到2029年,机器将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到2045年,人与机器将深度融合,那将标志着奇点时刻的到来。”
库兹韦尔是《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比尔.盖茨称赞他为“预测人工智能最准的未来学家”,过去 30 年,他对未来预测的准确率超过 86%。他将自己几十年来对人类未来及机器的思考结集成书《奇点临近》(2005),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
但预言家只是他众多头衔中的一个,《财富》杂志称他为“传奇的发明家”。17岁那年,他带着第一个发明参加了电视智力问答节目,并成功赢得了200美元。之后他又创办了包括盲人阅读器在内的六家公司,与一所面向未来的“常春藤学校”奇点大学。
但2012年底,这名64岁高龄的连续创业者、发明家、预言家、传奇极客找到了他平生第一份正式工作,成为Google工程总监。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是其好友,他们一起共事过多个项目。
库兹韦尔告诉记者,“加盟谷歌一方面是被佩奇说服,另一方面我觉得只有谷歌这个平台才能实现我的愿景,不断去破解自然语言的难题,变革谷歌的搜索引擎,从而影响全球几亿的谷歌用户。”
倾其毕生理解自然语言
今年年初,库兹韦尔来北京参加未来论坛大会。当时未来论坛首任轮值主席、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丁健曾问他说,目前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库兹韦尔认为是让机器理解自然语言。
“如果自然语言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重大难题又是什么?”丁健问道,库兹韦尔些许停顿后认真地说,“好像就没有其他问题了。”所以他毕生的精力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2011年,在美国一档智力竞赛的电视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IBM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击败了两名世界冠军。库兹韦尔认为,这是迄今为止理解自然语言最成功的案例,赢得这档高门槛的节目,需要对自然语言、知识推理、幽默甚至暗喻等有很强的把握才行。
令人惊叹是,沃森的知识不是靠程序员手动编程掌握的,而是汲取了海量的维基百科知识。库兹韦尔表示,计算机正处于阅读和理解语言语义内容的开端,还未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准,但由于它们将这些内容反复翻阅了千万遍,从中找到了关联并战胜了人类。
库兹韦尔在谷歌从事的项目就是将搜索建立于对语言的真正理解,目标是超越沃森,使计算机能真正地阅读网络、书本的每页内容,从而与用户进行智能对话。
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报道,谷歌近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图谱”。为了满足用户关心的健康问题的搜索,谷歌开始在搜索结果中显示相关医疗信息,包括400多种常见健康问题的症状与治疗。谷歌也在与一支医疗团队合作,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库兹韦尔表示,有了知识图谱等,谷歌未来在用户搜索时会通过对话与其互动,甚至在用户提问前,就知道答案。谷歌将阅读你写过的每封邮件、你搜索过的每个词汇,它可能比你最亲密的人还要了解你。
坚信人脑可被复制
如果说谷歌是一家搜索公司,那就低估了它的愿景,其实谷歌真正重视的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研究。据悉,谷歌几乎收购了每一家它能找到的研究机器学习以及从事机器人研究的公司。
例如生产军事机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谷歌还聘请了全球最知名的神经网络专家奥夫.辛顿(Geoff Hinton),旨在构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