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事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

人工智能是有门坎的,但这些门坎并非不可跨越。而当人类文明一旦跨越了这些门坎,未来将会是一片光明呢?还是遁入黑暗?

记得在1997年,中国人忙着庆祝香港回归,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比赛。由IBM公司设计的“深蓝”计算机与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进行了一场人机大战,结果“深蓝”以3.5:2.5取胜。赛后,IBM方面透露,“深蓝”被输入了一百多年来全球优秀棋手的两百多万对局,每秒钟可以计算2亿步。人类顶级大师在下棋时最多可以估计到后10步,当时的深蓝可以估计到12步之后。

计算机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在国际象棋领域,输给了自己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只可惜,当时这条新闻被放在了体育新闻和科技新闻中,人们短暂的惊讶和欢呼之后,都选择了将之遗忘。

一起被遗忘的,还有诺贝尔奖。每年诺奖开奖之际,全球瞩目。然后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诺奖得主的名字遗忘掉,更将他们的获奖原因丢在脑后,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诺贝尔医学奖近三年的得主及其获奖原因。

当我们把近三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列在一起,我们有两个惊奇的发现,一是当今医学界的顶级科学家们,已经在细胞和细胞核的领域进行着如此深入的研究。二是获奖人数众多,无论在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日本,全球的顶尖科学家们都在不约而同的研究同一课题。

同一课题被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同时研究的,还有一项技术,那就是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起源于1986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霍尔制造出人类历史上首个3D打印机,他也因此被列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莱特兄弟、贝尔齐名。从那以后,数以千万的全球科学实验室、公司研发中心和科技创业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上了这种人类前所未有的打印技术。仅中国,目前已经上市的3D打印技术概念股票,就有39种之多,他们可能是中国民间研发3D打印技术几千家公司的代表。

截止到今天,3D打印已经可以打印出汽车、比基尼、巧克力、飞机模型、人造肝脏、人造心脏(均以人体细胞为材料)、复杂的艺术品、金属手枪、牙齿、人体头盖骨、人体手掌、乐器、喷气式引擎、火车车厢等等诸多产品。如果说3D打印可以打印出巧克力和汽车甚至手枪,这无非是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飞跃,但当我们看到可以用人体细胞打印出人造肝脏和人造心脏,以及人体头盖骨、牙齿甚至整个的人体手掌的时候,不知道您会想到什么?

当然,我们说到上面的深蓝、诺贝尔医学奖及3D打印技术,绝不是简单的科技八卦。实际上,这些技术的发展,就是人工智能产生的重要门坎。也就是说,当我们人类文明,将计算机存储识别运算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纳米材料打印技术等诸多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之际,人工智能时代将全面到来。

虽然,我们很庆幸的是,在人类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这些技术也是处于萌芽状态。比如电脑还无法具备人脑的全部特别是高级(或者最基础)的功能,它可以存储数十座图书馆的藏书,中国的天河2号计算机可以进行每秒3.4亿亿次的运算,但电脑很难识别出一只跑过去的狗狗,是阿拉斯加雪橇犬还是哈士奇,也很难做出比如眨眼、缩手、打哈欠等下意识的人类基础指令,但科技的进步一项项地把“人工智能”引导到接近直至超越人类自身的水平,举个例子,人脸识别技术就已经趋于成熟,目前被用在部分国家的出入境检查当中。而在计算机存储和运算领域,我们则完全可以理解,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每隔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落伍淘汰的现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对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合成生物学及3D打印技术,则相对显得闷声不响并进展缓慢,但是我们前文所说的中国科技大学的金帆博士,已经预言生命合成将在未来50年内彻底改变人类对生命的认识,是建立在国际医学、生物化学及生命科学的科研进展基础之上的,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同时,3D打印技术已经在全球的科技界遍地开花,纳米技术实验室也几乎分布在全球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科学家们都在争抢着向前飞奔,希望将自己的名字写入3D打印的历史,或者纳米技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