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PK人类大脑,孰优孰劣?

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是今年当之无愧的主角。从人们起居生活到产品生产再到智能军队。在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工智能产品,机器人产业正在逐步兴起,今年新领军者年会也将机器人列入了重点讨论议题中。

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新领军者年会开幕第一天专家学者们就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无所不能的机器人?

在新领军者村中有一排无所不能的机器人,在题为行动中的机器人展示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到了能够适应各种人类生活场景的机器人,包括协助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的机器人队友Ballbots、能够进行语言分析,满足人类情感交流需求的机器人伴侣以及各种生产机器人。

在论坛上,各国专家学者描绘了一幅更大的机器人应用场景。除了生活起居,从法庭判决、医疗诊断到上战场打仗,机器人都可以代替人类。“机器人比人更像人类。”一位设计者说道。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机器人在未来将全方面替代人类呢?在论坛现场,《科学美国人》杂志主编MarietteDiChristina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现场的观众举手表决,在哪些场景愿意使用机器人,哪些场景愿意使用人类。最后结果显示在需要精确性的领域如医疗手术上,大部分的人愿意使用机器人,而在法律领域,人们则更倾向使用一位人类法官。对于上战场打仗,几乎全场观众都认为应该使用机器人替代人类。

归结原因是因为一般人认为机器人更为精确,而人类相对来说比较感性。这也印证在机器人的发展上,目前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在完成流水线组装工作。而在家居照料方面虽然有很多研究但一直未得到普及。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TomMitchell认为,人类能否大面积运用机器人主要需克服的是信任问题,即能否信任机器人帮助人类进行诊断、完成照料。

这种信任将很快建立起来,根据MarketsandMarkets公司的报告,预计全球服务型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17年将达到461.8亿美元,行业空间巨大。在未来的4年里,医疗机器会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估计会增长到119亿美元。

除了服务性行业,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交通运输业也很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解放生产力激发创新潜能

而人工智能日渐成熟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问题。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完全替代人类,而如果完全替代人类,那么如何解决失业率等社会问题?

届时,人类或许会在更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AndrewMcLaughlin表示现在还有许多尚未探索和有待开发的领域,这些领域需要人类的创造力,机器人取代人类进行日常生产,大部分人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创新性的领域研究上。“我对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没有这么悲观。”他笑着说道。

同时,这也能激发更深入的学习研究。TomMitchell说道:“我们一生当中可能做很多工作,教育流程也将要跟随改变,不是用四年去学一个课程而可能是花费40年或者更长时间去学习。”

除此之外,军队作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之一,也同样存在不少潜在问题。Tom表示,在武器上,机器人可以缩减军队规模,但是同时,这也是允许更多国家有自己军备,这有可能会带来战乱。

但目前机器人的研究重点还是集中在家居护理上,日本学术振兴会理事长安西祐一郎认为,机器人对于很多人类活动都是非常敏感的,对于艺术、医疗等判断做出决策方面都值得讨论,从商业角度探讨机器人应用远比探讨在战争中的运用有意义。

还有什么更有意义的?也许是人工智能对于政策推行的作用了,TomMitchell表示,其实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一些可量化的指标去做分析测量,利用数据去测量政府政绩,不仅仅包括GDP,而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指数,根据这些指数去给政府政策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