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获奖新闻中有一个关于正能量的案例。《华盛顿邮报》记者金·魏嘉顿(Gene Weingarten)获得2008年普利策奖,他报道了美国小提琴家约夏·贝尔(Joshua Bell)在华盛顿地铁中演奏的新闻,这是很有意义的,告诉人们在匆忙的生活中可能会忽略美好的事物。因为这篇获奖报道,我至今都很关注地铁里的音乐家。
普利策奖扩增奖项对维持声誉有帮助
澎湃新闻:你的《记者与真相:普利策金奖的故事》一书揭示了很多新闻调查背后的故事,你是如何获得这些故事细节的?
罗伊:大多数信息是在和获奖记者及编辑聊天中获得的。我能找到仍然愿意讨论1937年获奖情况的记者。但是要覆盖100年间所有的获奖新闻,并解释普利策奖一个世纪以来的演变,我也要去读很多获奖新闻以及过去评论这些获奖新闻的文章。《编辑与出版人》(Editor and Publisher)杂志对我很有帮助。历年报道普利策奖获奖情况的报纸也很有用。同时,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以及保存了历年来普利策奖档案的图书馆也对我的写作起到很大作用。
但是,真正让我的书与众不同的是记者和编辑们告诉我的内容,以及普利策评选委员会对我说的普利策奖如何运作的内容。
澎湃新闻:你觉得普利策奖能历久不衰,维持百年信誉的关键在哪里?
罗伊:普利策奖组委会深知他们的声誉是积极的,也尽力去维护声誉。他们小心地挑选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在增加奖项数量的情况下不降低标准。普利策奖获得如此好声誉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普利策奖还设了文学类和艺术类奖项。伟大的作家、戏剧家和音乐家也可以获普利策奖,这让关注普利策奖的人群范围扩大了。
一个世纪以前,约瑟夫·普利策曾说:“我们的共和国与它的新闻业将同呼吸共命运。一个有能力的、无私的、热心公益的新闻业,能凭借其专业技能判断对错,并有勇气来做正确的事,可以保存公共美德……与此同时,一个只会冷嘲热讽、唯利是图、蛊惑人心的新闻业也会生产同它一样低俗的公众。塑造共和国明天的能力掌握在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手中。”这一原则一直指引着普利策奖。
可以自动撰写新闻的语言大师软件。
人工智能不可能获普利策奖
澎湃新闻:近年来,普利策奖出现多次奖项空缺,特别是在考验文字水平的奖项上,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新闻工作者的写作水平出现下降?
罗伊:我觉得不是这样。只是有时候评委们不知道该选哪部作品,所以才空缺。过去也有空缺的情况,如1918年、1920年、1925年和1930年的公众服务奖。所以这一现象并不是近年来的情况。
澎湃新闻:一些互联网媒体公司已经开始使用“自动写作技术”来生成新闻内容,特别是体育新闻。有专家称人工智能将来可能会获普利策奖,你觉得呢?
罗伊:我不同意,普利策奖只颁给记者,所以人工智能不可能获奖。书写和报道新闻的记者才是普利策奖关注的重点。
澎湃新闻:随着纸媒的衰落和网络媒体的兴起,你觉得未来普利策奖会是网络媒体的天下吗?
罗伊:近年来,普利策奖已经开始重视网络新闻。有时候,这些新闻是由报纸记者撰写,但是文章同时也发在网络上。的确,互联网越来越受到普利策奖的关注。2014年,《卫报》网站获得了普利策公众服务奖,因其揭露了政府监控美国公民的丑闻。一个叫“内部气候新闻”(InsideClimate News)的小网站也在2013年获普利策奖,他们报道了输油管道泄漏事件。将来,普利策奖将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我相信,今年就会体现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