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落子布局下好棋人工智能寻求多领域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专利申请方向上与美国有所不同。“美国更注重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相关科技企业更多围绕大数据挖掘、算法等进行技术研发,中国则侧重商业场景应用。”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专家们也表示,在应用方面,国内拥有足够大的数据样本和应用优势,但在算法的储备方面,国内要弱于国外。

寻求多领域突破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去年“双11”,解决支付宝94%用户超过400万个问题的并非真人,而是手机支付宝中的“虚拟客服”。这是由蚂蚁金服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科学家团队打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客服大军。

蚂蚁金服平台技术部负责人何勇明介绍,人工智能会自动“猜”出用户可能会有疑问的几个点供选择,“这里一部分是所有用户常见的问题,更精准的是基于用户使用的服务、时长、行为等变量抽取出的个性化疑问点;在文字交流中,则通过语义分析等方式获得关键信息再给予匹配”。由于不断积累扩大的样本库以及持续调优的算法模型,“虚拟客服”有了“人味”。蚂蚁金服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则表示,蚂蚁金服已将人工智能运用于互联网小贷、保险、征信、资产配置、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

正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蒋昌俊所言,代表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不仅是研究成果,还要将它们变成真正的产品,应用到具体的生产生活服务领域,在应用上寻求创新和突破。

百度云计算事业部的总经理刘炀在最近的一场技术交流会上,用百度外卖订了200杯星巴克咖啡。这个看似简单的订单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200杯咖啡需要分散到多个门店制作,既要保证每杯咖啡的品质,又要保证送达时间一致。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百度大脑”,它综合考虑复杂因素后,在最佳时机分配订单。

除了场景化应用外,国内手机终端未来的发展同样会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目前,华为已经在智慧手机的关键技术上进行布局,其中包括传感器、人物识别、3D扫描等感知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

在科技巨头之外,中小科技公司也在人工智能上有所突破。28岁的旷视科技CEO印奇今年被福布斯杂志列为“30岁以下青年领袖榜单”中科技企业家榜的首位,“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人脸识别,已经可以达到十万分之一的误识率和接近99%的通过率。”印奇告诉记者。目前,旷视科技为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提供了互联网身份验证服务,在已经上线人脸识别的金融机构中占到了85%以上的份额。

不知不觉,人工智能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陈 静)

登陆|注册欢迎登陆本站,认识更多朋友,获得更多精彩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