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到今天,不得不佩服这位电影大师超前而又丰富的想象力,更加让人惊叹咋舌的是,科学技术如细胞分裂般进化的速度正在将影片中的“科幻”变成“现实”。
套用笛卡尔最著名的一句哲理:我思故我在。人之所以为人,除了生理机制的精密组合与发育进化的完美无缺,最关键在于人类能够感知和思考进而创造。情感、直觉、想象和猜测等心理活动构成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而机器人是冷冰冰的,他们只要完成程序安排好的任务即可,不需要交流和维系情感,不需要休息和奖赏,没有主观能动性只需一味的服从是他们的最大特征,也是人类发明机器人的初衷。然而现在还是这样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越来越大胆,他们无所不能,无处不在。而在现实社会,机器人仿佛也已经从模型逐渐转变,从玻璃柜台中走下来,进入工厂、车间、流水线成为生产工具。
曾经有款APP造型很可爱,打开后只需和它对话,它就会像个好久不见的老友和你聊天,比苹果的SIRI更加智能之处在于工程师在编程时加入了诙谐幽默的语言,可是上句不接下句的硬伤还是渐渐让人失去了兴趣。
再后来,机器人开始追赶甚至超越人类的经验智慧站在意识的上风,直到谷歌的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并真按照段子里说的“不怕它全胜,就怕输一局让人类觉得还有希望。”4:1完成了围棋比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失了声。这可咋整?难道人类真的要被人工智能取代了吗?机器人真的有思考和意识了吗?不然比比麻将和德扑再试试?
再再后来,机器人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已经入围文学奖,还有什么是他们不能做的么?
一些未来学家预测:人工智能机器将比其制造者人更加聪明。部分科学家也表示,正如黑洞中心存在着一个让一切已知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也正在朝着这样一个奇点迈进。过了这个点,一切都将以现在不可预测、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形式发展了。
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学教授罗德尼布鲁克斯说:“在越过奇点后,我们和我们的世界将与现在大不一样,对什么是人、什么是机器人的定义也将变得不同。”“人工智能奇点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伊利泽尤德库斯基目前正在研究所谓的“友好人工智能”。他说,他最担心的是,一些科技怪才会发明一种能够自我进化但却没有道德感的机器人,这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美国国家技术奖获得者、奇点大学校长、谷歌公司工程总监雷库兹韦尔在其最新著作《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中表示:我们通常的思维,往往是将机器和人分开来看、来比较的。而现在,是时候需要扭转这个“偏见”了。
比2005年写作《奇点临近》时思想更加成熟的库兹韦尔,他在书中写道:“我个人的信仰飞跃是这样的:当机器说出它们的感受和感知经验,而我们相信它们所说的是真的时,它们就真正成为有意识的人了。”而 “判断一个实体是否有意识这一问题,本身就不科学”。
当“意识问题”“自由意志问题”“身心问题”等非常“硬”的哲学命题摆在人们面前,人与人工智能好像又距离很遥远。或许我们与生俱来的抵御外来伤害时自动发挥功能的保护机制,会带来短暂的阿Q效应,但机器人的进化与人工智能的不断突破却从未停止。
如今,政府也已经从政策层面鼓励机器人的研究发展。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提出要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