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讲述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在技术的发展中,千百年来,虽然早就有了眼镜、假肢、支架和人造关节等等,但是这些技术一旦制成,其本身就已经固定,并不能继续进化。奇点人与以往的根本不同点在于自身的继续进化,可以是“机”进化,以及人机关系的进化。

达尔文进化论虽然包含变异,但基因的变异是客观现象,非个体有意而为,以及具有很大偶然性,因而只是为选择提供了不可预测的可能性,总体来说只能是被动等待接受自然选择。细菌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主动变化并具有针对性。技术的发展也是这样,在柔性化生产、正反馈和进化算法,以及阿尔法狗的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等方面已经可以看到这一趋势,今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具有更多更强大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进化的功能,并且减少偶然性,增加针对性,以及不仅是功能,而且在于质料本身。

随着人机界面友好、人机对话、植入芯片,以及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奇点人将按自己的意愿,直接在基因,在自身的“硬件”上着手,从而开启进化的新途径,方向之一是给予形式以更大的自由,实现更多更复杂的功能。

3.个体与互联网大脑

现在有关的议论大多把人工智能当作个体看待,这或许是受“一个个”机器人的影响。实际上自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人工智能就走上了“全球化”之路,这就是全球性智能。凯文凯利认为,人工智能的最高境界是网络化生存,那无边无际无定形而又无处无时不在的“云”或“互联网大脑”(刘锋)。人类数十万年走到今天方感受网络之奇幻,个人之间以种种方式联网,成为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奇点人自降生之日就是网络与个体的结合。在此意义上,奇点人不会再有国籍,国家。国家,正是人类社会千年来纷争的根源之一。

目前,在云中的海量数据依然分属国家、“有关部门”、公司和个人,哪些可以共享,哪些属于“隐私”,还有边界和接口等等。对于奇点人来说,个体需要网络的存储和计算,网络需要个体执行功能并提供数据。单个奇点人如同脑细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主的行动能力;互联网大脑则充分共享个别奇点人的信息和知识,并且不断进行重组与创新,继而回过头来为个别奇点人的行动提供依据和方案。

人类社会,人类与社会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分开,人可以离群索居,隐居南山,动物也有自己的社会;但是奇点人一定同时既是个体又是遍及全球(今后会更大)的整体。

刘锋认为[6],用进化的角度来去看,互联网处于一个进化的过程,从一个分裂的不完整的功能和结构,会存在中国互联网大脑、美国互联网大脑;但是会处在一个逐渐融合的过程,向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功能结构进化。十年、二十年以后,墙也许会被突破,通过更多商业的竞争,也许有一天腾讯会跟Facebook打通,未来会朝着这个方向走。不能只有一小部分人利用一系列人类增强技术( HET)。

4.舞台与演员

自然史大致分为若干环节,基本上对应于前述各个循环和发散-收敛的各个周期。每一环节的演化大体上都由密切相关的两部分的演变组成,其一是熟知的量子阶梯,充任演化的主角或演员;其二是与之相伴的“舞台”阶梯。

第一个环节是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生成。极早期宇宙是舞台或熔炉,在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是各种基本粒子。后者在极早期宇宙的熔炉中逐一生成。第二个环节是恒星演变与各种核素生成。先前演化而来一直到恒星的自然界,为核素的表演提供了舞台,核素经由各种核反应或维系进而推进恒星的演变。第三个环节是地球(太阳系)演变与生命起源。先前自然界演化所达到的一切,特别是地球(太阳系)是化学进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温床和摇篮,反之,化学进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又在地球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进而改变了地球,典型事例就是由还原性大气转变为氧化性大气。

上述的三个环节,舞台和演员,在相互作用中协同演变。

由演员组成的系列:基本粒子、核、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子阶梯。与此同时,舞台也构成了一个系列:宇宙、天体、地球……。有趣的是,一开始,舞台的极大与演员的极小在奇点重合,两极相通,始基就是本原。随后,量子阶梯的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而直接相关的“舞台”系列的空间尺度却由大到校除了空间尺度外,另一点发生转换的是舞台和演员双方的作用强度或“主动性”。在第一个环节,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主宰一切,充任演员的基本粒子只是被动的生成;到第二个环节,核素以核反应影响恒星的一生;而在第三个环节,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造环境,改造舞台。地质的演变实际上受到化学进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深刻影响。“许多原来以为‘无机’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汪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