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讲述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开始了延续到今天的第四个环节:自然界和社会同是人类生存繁衍的舞台,不过只有在社会中,人才成其为人;反过来,人类的所作所为给予其生存和表演的舞台以前所未有的影响,甚至创造了“人类学意义的自然界”,人类与社会难以分离。在前面的环节,没有把舞台与演员合在一起的称谓,如“核素星系”和“生命地球”(现在已有“盖亚”之说),而“人类社会”则成为一个作为整体的名词。沿着上述思路继续推演可以推知,作为演员的人如果较之作为舞台的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的状况对于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来说,其效果要优于相反的状况。

在而后的发展过程中,第五个环节悄然开始。如果说人类社会还可以分开来说“人类”与“社会”,区分为演员与舞台;奇点人的个体已经与整体融为一体。那么什么会是奇点人的“舞台”?

个体与整体融为一体的奇点人依然有其“生存空间”(就其相对于人类的“永生”而言,尚不知什么是奇点人“生存”的含义,其个体可能无所谓“生死”)或舞台,大致可以区分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就是从宇宙大爆炸至今的自然史和当下的自然界,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社会也成为了奇点人的舞台;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映射,目前来看,就是把互联网包容在内,囊括世间一切,一网打尽的物联网。奇点人从现实世界及其历史中提取大数据,例如几乎全部的棋谱,肾病的全部病例,等等,由实到虚,经过复杂的学习和运算,再应用于当下的具体情况和目标,以虚驭实。这一过程类似于马克思的“两条道路”。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在虚拟世界之中,那就是童话、神话,甚至宗教,科幻小说也是这种情况,模仿马克思的说法,这是“人类学意义”上的虚拟世界。关于此类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已经有海量的研究。奇点人的虚拟世界与人类的虚拟世界有三点区别。一是虚拟世界的所有数据源于现实世界,并非如童话、神话里那样的凭空“捏造”;二是这些数据可以在遵守自然界的规律和推理运算逻辑的前提下任意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创造出现实世界从未有过的虚拟世界,进而在虚拟世界“试运行”,可以“虚拟吃一堑,现实长一智”。三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一刻也没有分离,始终处于互动之中。如果说由实到虚在于“知”,以虚驭实为“行”,那么虚拟现实技术的每一步都是“知行合一”。在这样的互动中,虚拟世界,作为奇点人舞台之一的重要性得到极大提升。

三、 人与奇点人

与人相融合的奇点人与原先的人类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大历史观有助于在众说纷纭的争论中提供线索。

1.进化与退化

前述自然界的螺旋式演化进一步揭示,自然界的演化实际上由相反相成的两个部分组成。螺旋式推进过程的一侧,即图一的下侧,沿物质层次逐步升高。这是一条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愈益提高而熵降低的路线,这就是进化。此处的进化概念比达尔文进化论中之进化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同时也与上文论及的“形式与质料”关系的演变相一致。

在螺旋式推进过程的另一侧,即图一的上方,是一条物质层次逐步下降,物质系统愈趋简单、组织化程度下降即熵增的路线。这就是退化。同样,此处的退化概念也比进化论中的退化概念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

进化与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两个相反的方面,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的运行是对立面之所以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构成了自然界完整的演化过程。有必要为“退化”正名。退化不是如通常理解的单纯是消极、被动和退步,而是有其独特的作用。正是进化和退化结合起来才组成循环,从而使演化得以进行。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进化在退化的基础上进行,进化以退化为代价或条件。

自然界演化过程中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由此组成的螺旋式推进方式揭示一个普遍规律:万事万物的进化和发展都不是单一和直线型的,都必然地与某种退化联系在一起,与退化构成某种循环。在一些事物达到高层次之时,另一些事物正在向起点回归。以人猿相揖别为例,生物中一小部分进入新的循环而开启人类社会的演化,大部分生物则留在原有的循环中,为人类提供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