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微软曾通过中国的消息应用“微信”推出了“小冰”。小冰能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有点像微软的虚拟现实助手Cortana。但是,小冰比Cortana更加出色的地方就是对话功能。这个智能聊天设备对情绪非常敏感,而且还能够记住用户此前的聊天情况,并主动与用户进行互动聊天。
在使用了三天之后,小冰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成为微信用户广泛议论的话题之一,而且还吸引了中国大量微博用户的关注。在中国市场,小冰也成了最具人气的名人帐号。如今,这款智能聊天应用已经被4000多万用户使用,用户与这款应用之间的平均每次对话约有26个回合。
对康奈尔而言,小冰也为推进下一代搜索服务指明了方向。传统的网络搜索会反馈一个网页,给用户提供所需的搜索结果,然而,这个更加完美的对话机器人应用可能会通过语音这种简单的回答方式给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答案。
当然,微软智能聊天应用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并不一定表明其也能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例如,微软在美国市场推出的首款英语聊天机器人“Tay”,在与用户的聊天试验中表现非常糟糕,并最终彻底失败。如今,小冰距离最初亮相已有两年的时间了,然而,这款智能聊天机器人却仍不具备同等的英语聊天能力,而且近期可能也不会得到大幅改进。不过,微软高管声称,小冰背后的基础架构却表明该公司在此方面有着大量的机会。
“我们想让它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康奈尔表示,“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用户不需要成为演讲和理解语言方面的专家。只要使用一款工具,用我们的工具打造自己的智能聊天设备,并将其放到相应的场景之中可能在‘Slack’应用上,也可能在‘Facebook Messenger’应用上,我们还希望是在Skype或Windows之上,所有的这一切都依赖用户自己的选择。”
不过,开发者也越来越担心,有关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标准之争也将激烈展开,为此,微软也非同寻常地开展了外交活动。今年6月,微软在旧金山组织了一次会议,倡导智能聊天应用制造商之间开展更多的合作。微软高级工程师程莉莉(Lili Cheng)帮助组织了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她表示,“我们对智能聊天设备的可互操作性非常感兴趣,我们希望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今后极有可能的情况是,我们需要找到各方合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齐心协力加以解决。”
通过主导智能聊天设备为主题的会议,微软希望,在向智能聊天机器设备转型的过程中,能够以此来巩固自身的核心地位。如果微软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它将在移动领域拥有全新的开端。微软技术所支持的智能聊天机器设备能够从内部展现世界最具人气的消息应用的各种情况,从而让微软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获得立足的坚实基矗
战略
当然,微软单独在尝试打造下一代计算的限定性平台如果人机对话需要那样的平台。事实上,各家大科技公司以及大量的初创企业都创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部门,而且也都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将各个公司的人工智能业务进行比较,还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像谷歌、Facebook以及亚马逊等公司仍在研发一些未发布的人工智能业务。相关公司的高管在被问及用户什么标准来区分人工智能或者是他们的人工智能有什么显著特点等 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含糊其辞。例如,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皮查伊(Sundar Pichai)只是简单地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该公司一直在研发人工智能。”
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未来主义人物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近期通过博客称,人工智能的未来仍然非常模糊。埃文斯在博客中表示,“这一领域迅速发展,以致于很难弄清最强的领导者到底在哪儿,哪些产品会成为主流,以及各个产品的主要区别到底是在哪儿,目前也都很难说清楚。尽管与这些技能相关的主要计算机科学已经问世,而且也是开放源学科,但是,真正的执行却遇到了不少问题,因此,事实上,这些技能仍然没有真正地转化为产品。”